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72677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三):多用一体思维,使人与问题合二为一以上是关于语言思维和动作思维的问题,下面我们再看大脑思维的第二个问题,即“二元思维”的问题。什么二元思维?语言思维就是一种二元思维。例如 “我解决问题”这句话中,“我”是一元,问题是另一元,这就是二元。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按佛家的说法就叫“能所分离”。比如“我解决问题”这句话里面包含了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我”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我”是能解决问题的主体,是“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客体,是“所”,这就是“能所分离”。再如“我管理下属”、“我达到了目标”等,这些常用的语言模式反映出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能所分离”的二元思维模式,因

2、此我们的管理思维常常也是“能所分离”的,导致我们总是陷入无休止的思考当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能所分离”?实际上,这跟我们人类的进化方式相关。我们人类的进化是由工具的使用开始的,随着使用工具(语言、青铜器、铁器等)的不断变化,人类的文明就不断地发展起来了。比如我们最早上山砍柴的时候,找最小的树枝掰下来捆一捆就扛回去了;后来我们知道可以先打造一把斧头,然后用斧头去砍树更加省时省力,所以我们就经常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就是我们不要用手来直接掰树枝,先把刀磨锋利了再去砍柴会更加有效率。但人类并不满足这样,想要找到更好的工具,于是我们有了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在这个进程中,我

3、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即做什么事情都想通过媒介、工具来间接执行,甚至常常要绕一大圈去做一件事,忘了直接想要的是什么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慨。比如,我昨天坐在南昆山上看着一片竹林时,突然想起我十岁左右的时候,跟着我姐下放到南木山边的一个农村,也常常坐在那座山上看着大片的竹林。也就是说,这么些年来我折腾来折腾去,终于开上奔驰,住上别墅了,但最终理想的生活也还只是在山上看竹林而已,因为山上空气好,视野开阔,有利健康。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山上,人生真是一个轮回。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越来越间接,做事情也越来越间接,我们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但实际上问题的答案和目标有时就在身边。所以,我

4、们应该学会“一体思维”。什么是“一体思维”?就是把自己放到问题当中去,把自己和问题合二为一,不要再坐在办公室里面揪着脑袋想“我要怎么解决问题”,而要先看我们身在哪里。如果我们身处问题之外,那怎么思考都没有用,答案都会让我们失望;如果我们走进问题发生的现场之中寻找原因、办法,不用多做思考,答案会自然显现。比如,有些老板整天说要解决什么出货、留人、激励等等问题,我问一句:“你有多少时间浸泡在问题当中?”结果是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时间在这些问题上,他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花钱请人,也就是“花钱消灾”,这样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之前我们欧博有三个老总,我给他们的月薪是3到5万,这个

5、待遇在当时不算少,我的想法就是 “花钱消灾”。那时候欧博同时进行的项目只有十几个,我安排每个老总负责5-6个项目,最多7个,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十几个项目稳健运行了,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为什么?因为我解决问题时采取了间接的方式,花钱请人去解决问题,这样我和问题之间就隔着三位老总,老总与问题之间又隔着老师和其他人,那时的问题和麻烦比现在多很多。后来,我发现是自己做错了我想偷工减料,花钱省事,置身事外,自己都没搞清楚的问题就全权交给别人,导致我与“问题”二元分离了,这样不可能把欧博做好,也不能向服务的企业负责,所以我请走了三位老总。现在很多企业也是一样,老板对管理问题感到头疼,往往就是因为他对企业

6、存在的问题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老板都要从头至尾、事无巨细地“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说我们要先做潜水员,先潜下水,把水下的状况弄个明白,然后再谈怎么调兵遣将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佛家所讲的:“深深水底行,高高山顶立”。只有在深水中走过,才能在山顶上挺立,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权力最终还是要“交”给合适的人员去负责,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自己带人把问题摸索、了解清楚。这个“交”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教”,就是我教他怎么做,另一个“交”,即交付给他来做,“交”和“教”要合二为一。我现在就是这样管理我们欧博的项目和老师的。对此,可能有些人会说:“曾伟教授,你讲的这些都不是大老板的做

7、法(言外之意就是大老板都是不做小事的)。”那么,请看海尔的董事长张瑞敏又是怎么做的。海尔的基础管理是OEC,简单地说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张瑞敏自己带着海尔人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所以他今天可以放一下手了。张瑞敏现在那么忙,但每个星期六都会回到海尔大学跟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把握海尔的经营、管理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而我们很多企业老板缺乏这种实干精神、行动,只会空谈道理或者向下属施压,这样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到实际中去,把自己放到问题当中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企业老板尤其应当带领企业所有人培养出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为企业奠定这样的基础和发展后劲

8、,才有可能安心当甩手掌柜。我不主张离开问题动太多的脑筋,我们把自己放到问题当中去,不要离开问题做“头脑风暴”,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一元思维”,这样才能做到六祖慧能讲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为什么把自己放到问题当中去,就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问题是由于人与问题分裂造成的。比如我们企业的生产问题的产生,往往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些小异常出现的时候没有人去解决,导致这些小异常越拖越严重,最后变成大问题。其实,如果我们一发现这些小异常就马上去解决,把我们和问题放在一起,频繁地排查发现问题所在,频繁地去及时解决,就能有效避免大问题的形成。所以,问题的出现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频繁地把自己和

9、问题“合二为一”,没有快速地到问题中去。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不是思考如何解决,而是立马到问题当中去。当我们真正把自己与问题“合二为一”时,我们的空性智慧就产生了。实际上,我讲的“一元思维”就是“空性思维”。因为佛家认为“不二法门”是最高法门,“不二”就是“一”,就是空。为什么?我们可以把问题当作“负数”,把到现场解决问题的行动当作“正数”,那么在现场把行动和问题“合二为一”就是把“正数”与“负数”相加,直到二者“归零”(等于零,问题解决)。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一而二,二而一”,这看似矛盾,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和问题合二为一。比如易经系辞传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曰:“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阴阳相生,有无相成,从而生出了世上的万事万物。量子力学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两种物质构成的,一种物质是正物质,另一种是反物质,即暗物质,暗物质是看不见的(指仪器也探测不到)。比如大家都知道电子,电子带负电荷,是正物质;世界上还有一种电子叫正电子,带有负电荷,是反物质。量子力学通过实验证实,把正电子和电子“合二为一”会产生湮灭的现象,并产生能量。所以,我们管理者要到问题现场去,把自己与问题“合二为一”进行“归零”,也就是把“能”、“所”放在一起也会产生湮灭现象,带来能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当大家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我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问题当

11、中去。俗话说“日久生情”,我们不妨试试跟问题朝夕相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了。比如:我们要解决品质问题,就要到现场去组织员工进行攻关改善,而不是在办公室中“坐而论道”;我们要解决计划问题,就要通过工序的对单、现场的看板、生产的跟进、滚动排查等动作,来使我们的计划到位。这些都是使我们与问题“合二为一”的方式。但我们现在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远离问题来“坐而论道”。比如物料问题、质量问题等都纷纷告急了,但他们就是不去供应商那里,不到生产现场去调查、解决,只会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面唱狂想曲;很多人做生产计划就是查查电脑、查查ERP,至多再排查一下账面,然后根据标准工时、标准产能就进行计划排产

12、,最后才发现这样的计划根本没用。所以,我们要多用一元思维,到现场中去,使自己和问题“合二为一”,通过实地排查时刻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调整生产计划,从而把计划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很多企业认为这样的PMC运作方式太麻烦了,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频繁与现场对接,与问题对接的一元思维,才能不断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当然,我们在跟问题“合二为一”、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会很苦恼,但正如惠能六祖所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即菩提),智慧就藏在烦恼、问题当中,外面虽苦,但里面蕴含着智慧,我们不吃苦的“衣”,就得不到甜的“果”。基督教也有这么一句话:“天堂的门是狭窄的,地狱的门是宽敞的”,也就是说一般人进不了天堂,是因为它的门很狭窄,很难走进去,所以我们不愿意去走;而地狱的门很宽敞,使我们以为后面是一条光明大道,人们就争先恐后的往里面冲。我们就是在这个地方卡住了。我以亲身体验作证,如果我们把烦恼、问题当做朋友、恋人,最终就没有烦恼、没有问题。所以,我们要懂得用一体思维,主动去拥抱烦恼,拥抱问题。如果我们把烦恼、问题当朋友平等相处,最终就会没有烦恼,没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