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71998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压轴大题专练 三含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三、原因分析类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美国部分地区图。材料二下图为上图中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材料三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1)与同纬度的欧洲西部相比,美国中部平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试分析原因。(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答案(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北上,使中部平原较同纬度的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

2、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部平原较同纬度的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2)甲地发展种植业,乙地发展畜牧业。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利于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解析第(1)题,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要考虑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比较欧洲西部和美国中部的地形可知,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没有高大山系阻挡盛行西风,同时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这些都导致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比较大;而美国西部高大的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

3、流,从而导致美国中部的降水量较小;此外,中部纵贯南北的大平原,既有利于夏季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南下,从而导致中部的气温季节变化明显。第(2)题,农业生产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影响,但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两地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要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由图可知,密西西比河水系发达,通航里程长;该河主要流经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该河所处的纬度不高,因此热量条件较好,结冰期较短,对航运影响不大。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

4、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

5、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解析第(1)题,沼泽是地表长期积水而形成的,分析沼泽广布的原因,一方面要考虑水的来源,另一方面要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是否会导致排水不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的鄂毕河河水易泛滥,带来丰富的水源,而该地地势低平、纬度高、冻土发育等条件,又使水不易被排走,故而易形成沼泽。第(2)题,从图中可知,叶尼塞河的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流经地形区不同,则流速不同,因此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不同,河流中泥沙的沉积速度也不同,从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差异

6、。第(3)题,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一方面与该处水温低、不利于鱼类生长有关,另一方面与鄂毕河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少有关。3.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及周边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汉江与渭河径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2)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都多发洪涝灾害,说明两地多发洪涝灾害的异同点。(3)分析与汉江谷地相比,渭河平原种植的向日葵单产高、质量优、出油率高的原因。答案(1)汉江径流量大于渭河。原因:汉江流域年降水量大于渭河流域;汉江支流多于渭河;汉江流域面积大于渭河。(2)相同点:两地都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同点: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易发生凌汛;长江中下游支流众多

7、,进入雨季时,各大支流同时来水,易发生洪涝。(3)渭河平原纬度较高,作物(向日葵)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汉江和渭河分别位于秦岭南、北两侧,故汉江流域的降水量远比渭河流域丰富;从图中还可以直接看出,汉江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集水范围较广,故汉江的径流量明显大于渭河。第(2)题,易发洪涝灾害的河段往往具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以及降水丰富且集中等共性。黄河的下游泥沙沉积量大,形成了“地上河”,且该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而长江中下游支流众多,当进入雨季时,各大支流同时来水,易发生洪涝。第(3)题,渭河平原向日葵质量优,与生长

8、周期较长、温差大、光照充足等有关,这些都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4.读“世界某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是_。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点和乙地区不利的自然条件。(2)甲图中B所在国家人口从东北部地区大量迁入B附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3)说明乙图中A地区“新生”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A地区“新生”土地面积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案(1)棉花共同点:光照充足、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乙地区不利的自然条件:旱涝灾害较多。(2)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收入减少;而B附近地区气候宜人,新增就业机

9、会多,收入较高,环境优美,被称为“阳光地带”,适于居住。(3)黄河泥沙淤积(流水沉积)。泥沙淤积减少,中上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生态效益明显;中上游兴修水库,拦蓄泥沙;中上游发展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小,泥沙携带量减小。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可判断,甲地区位于北美洲东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乙地区位于我国渤海沿岸;结合两地的自然条件可判断出都适合种植棉花,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其生长条件。但乙地受变率较大的夏季风影响,旱涝灾害较频繁。第(2)题,甲图中B所在国家是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地区大量迁入B附近地区,从东北部地区的推力因素和B附近地区的拉力因素等方面分析。第(3)题,

10、A地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而黄河含沙量较大,显然该处“新生”土地与泥沙沉积密切相关;A处“新生”土地面积减小,说明泥沙淤积减少,这与中上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修建水利工程、过度引水等人类活动有关。5.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回答问题。(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简析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异同点,并说明原因。(3)解释澳大利亚中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主要是因为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2

11、)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D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带影响,形成一定降水。(3)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有大分水岭,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澳大利亚中部、西部的日照时数较长,且由此向东、向南递减。甲地虽然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但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晴天较多,因此日照时数较长。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地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但两地多雨季节不同,这与各自所受的大气环流的不同有关。第(3)题,由澳大利亚中部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再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其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此外,东部大分水岭对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