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71641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训练 考试要求1、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应对说明文典型考题。知识讲解知识点一:较易 1.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2.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征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思路: A/从标题入手; B/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新型玻璃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新型玻璃。 植物的花香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植物花香的作用。 (2)把握说明

2、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 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例如新型玻璃,主要说明了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再如植物的花香,文章主要写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有益于人类。 考题形式 1:本文(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解题思路:在文章(段落)的总说部分找中心句。 考题形式2:本文(本段)从哪些方面说明. 解题思路:在文章(相应段落)中找分说的几个点。3.说明文的结构: 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

3、剖析事理。 4.说明的方法及作用(打星号部分为考点) (1)举例子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 (2)列数字用一些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 作用:可以科学地精确地说明 (3)打比方 把此事物比做彼事物的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例句: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这段文字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作比较 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

4、进行比较的方法。作用: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5)分类别 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使人容易领会。 (6)列图表 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帮助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作用:加强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提高说明效果。 (7)摹状貌 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8)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使读者对事物有明确的概念。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

5、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 作用:准确简明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9)作诠释 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作诠释倒过来说不能成立。 注意分辨:下定义VS作诠释 (10)引资料(文献资料;名人语录;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有关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或作用的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

6、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 逻辑顺序 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 小试身手:判断下面三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

7、座。(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三)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知识点二:较难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8、、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

9、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有关说明语言特点的典型试题: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 2、 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

10、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

11、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

12、的中 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问:将文中划线的“亟待”一词改成“需要”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红玫瑰大厅的规

13、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例题精讲15年铁一预测:难1 人的潜力 (1) 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 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 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

14、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 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 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 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 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