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71387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国风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施工部署、方案与技术措施1. 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建设单位: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与天柱山路交口建筑面积:总面积20073.1,其中地上17484.0,地下2589.1。建筑高度及层数:地上9层,建筑高度53.6m。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机电工程:室内设有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强电工程、消防报警自控系统等。1.2.1 编制依据1. 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行政楼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及相关图纸、资料

2、;2. 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3. 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1) 土建结构主要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

3、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9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2) 安装工程主要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1)给排水、消防规范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

4、焊接工程施工验收及验收规范(GB50236-98)采暖与卫生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改规范(GB50261-96 2003年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条件(GB/T4272-92)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2)电气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及验收规范(GBJ149-9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

5、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10-2002)(3)通风空调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6、范(GB50275-98)1.2.2承包范围、方式1.2.2.1承包范围:本次招标工程范围为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行政楼工程,建筑面积20073.1(其中地下面积2589.1平方米),工程范围为土建、水电图及招标文件纸所包含的工作内容。1.2.2.1承包方式 本次招标工程采取的承包方式为包工程量、包工期、包材料、包质量、包安全、包文明施工总承包形式。1.3.1项目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黄山杯”工程在公司范围内调集有水平、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组成项目的领导班子,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确保本工程的

7、施工质量。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制定专项质量保证措施。2.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施工零事故;杜绝任何违章行为,保证安全达标,创标化工地,确保文明工地在现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设立一名专职安全员,定期(每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与教育。对一切事故苗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场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以确保夜间施工安全。严格机械吊运、脚手施工、临边防护以及用电制度,确保责任到管理人员、责任到班组。3.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确保“文明工地”遵守业主对施工场地场容、场貌要求,自觉将公司场地总图的布置要求与业主协商,无条件遵从业主、监理对总图布置形式等的要

8、求。施工期间自觉加强文明、标准化投入,使场地内做到清洁整齐的效果,在生活区摆放绿化盆景,以达到美化工地的目的。文明、标准化不但对公司声誉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身处这一环境的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是应该常抓不懈的工作。为此,我们制订了专项保证措施。4. 工期目标我公司根据自身实力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总工期为365日历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立体交叉施工。安装工程随土建、装修施工同时穿插,安装调试应分层、分阶段进行,为整个工程顺利竣工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本工程按期完成。我们将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新型的工程材料,以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如期保质完成。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网络化工程管

9、理等。1.3.2施工技术措施测量放线1.施工测量控制的目标楼层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不应大于20mm,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施工时,对测量放线及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关键。工程计划采用内控法进行施工测量,外部设置永久观测点。2.施工测量控制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主要分为施工层平面测量控制,垂直度测量控制,标高测量控制三大项目。(1) 施工测量控制网布置首先,编制施工控制点平面布置图,然后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设计特征,建立本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为了方便工程的施工测量,轴线控制桩布置在建筑物外

10、2-3m的平面上,并保护好各控制点不被破坏,要做有明显标记,定期检查。每次放线时,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另一相应的控制点,这样依次投出纵横向三条主控制线,然后依据主控轴线,用50m钢尺,按照施工图纸,分出各条轴线位置及墙柱梁位置。主控轴线的容许测角误差6,测距精度为1/1000,并考虑尺长、温差修正。(2) 垂直度控制的方法采用激光铅垂仪法A. 在首层选好不少于4个合适的控制点。B. 对应控制点的各层楼面位置均应预留150mm150mm方孔。C. 在首层控制点架设激光铅垂仪,调节仪器对中,调平后,使激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靶上。此点即为该层的垂线控制点。3.沉降观测(3) 工程的

11、沉降观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内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引测,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观测工作要求做到:固定观测人员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规定的方法、路线定期进行观测。(4) 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观测点布置在首层结构柱上,因本工程需布置较多的观测点。为避免通视阻碍,布点前先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观测点的埋设应牢固稳定,能长期保存;观测点上部有明显的突出处,与柱身保持一定的距离(以35cm为宜),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通视条件良好。(5) 观测的精度和成果的整理A.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依据,因此必须确保初测精度,在测设每

12、个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时,同时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才做决定。B. 每次定期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同时绘制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1.3.3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方案基坑围护根据设计标注,室内0.000相当黄海标高49.450m;地下室底板垫层底标高为42.0m;第一层挖深在m左右。基础承台最深处垫层底标高为39.65m;最大挖深达到m。自然放坡无法达到施工安全要求,按深基坑围护施工;要求提供基坑结构计算依据:三轴快剪、值,经计算后绘制基坑围护施工图,经业主同意、专

13、家审批后组织施工。对于该类型深基坑施工,公司已形成专业队伍,经验丰富,从造价各施工进度考虑;超深承台建议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对第一层土,建议采用二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土钉加固的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方案i. 半地下室土方采用2台反铲挖掘机分区分层施工,局部承台、集水坑配合人工挖土。ii. 基坑开挖综合工期、质量、安全和经济因素。该支护方案与土方开挖相结合施工,故该工艺基本上不占用工期,为争取施工进度创造有利条件。2. 施工监测1) 监测仪器测斜管:测斜管埋设在支护桩体内,深度与桩长一致,在支护桩施工前安装于钢筋笼上,随钢筋笼同步埋于支护桩体内,埋设时必须保证测斜管滑槽与所测水平位称方向一致

14、,即滑槽应与基坑边线垂直。沉降观测点:在周围建筑物及邻近道路上埋设沉降测点,其埋设方法与临时水准点埋设方法相同。须在基坑开挖前一周装设。桩顶位移测点:桩顶位移测点布置在支护结构的盖梁上,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分别建立三个基准点(与沉降基准点共用),采用极坐标或交会的方法测量水平位移测点的水平位移。对于围护结构直线段桩顶的水平位移根据现场的通视情况,采用分段视准线方法施测。须在基坑开挖前一周装设。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在围护桩施工时,对需要进行应力测试的支护桩,在其钢筋笼焊接时,把钢筋计装设于钢筋笼对称主筋上,用双面焊焊接,搭接长度需满足焊接要求,同时把钢筋计的电缆用高强度PVC 管保护好,随主筋引出

15、桩头,然后随钢筋笼同步埋设于桩体中。2) 报警值确定原则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取设计值的80%作为报警值。其具体值待进入施工现场后,协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共同拟定,并随监测报告提交业主、监理及相关单位。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满足各保护对象的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满足现行规范、规程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3) 监测的施测计划仪器埋设时间:测试仪器的现场埋设根据施工进程提前完成准备,背景值在埋设完成后施工前及时进行采集,根据设计要求观测期为3 个月。 监测频率:对监测项目按以下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如监测项目未达到预警值或施工情况未发生变化时,监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当以上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或施工工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加强观测。其具体安排如下:基坑开挖前一周,进行背景值的测试;基坑深在5.m 以内时,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基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