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71359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周礼)记载“煤饼烧砺(贝壳)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古人蔡伦以“蜃”改进了造纸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贝壳的主要成分CaCO3B. “砺成灰”是氧化还原反应C. “蜃”与水混合,溶液呈碱性D. 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B【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选项A正确;“砺成灰”是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氧化钙溶于水即可得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选项C正确;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选项D正确。答案选B。2.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A. 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B. CuSO45H2O属于纯净物C.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不是氨气电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是二氧化碳电离,所以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是非电解质,A错误;B、CuSO45

3、H2O属于纯净物,B正确;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均属于酸,例如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硫酸氢钠是盐,C错误;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例如氯化铵等,D错误答案选B。【点睛】电解质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把握电解质的定义主要有两点: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自身的电离而导电,二是该物质是化合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B. 明矾水解时产生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C. 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 河流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其原理与卤水点豆腐相似【答案】D【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但不

4、能制造出新的元素,故A错误;B、明矾水解时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故明矾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故B错误;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作吸水剂,故C错误;D、河流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和卤水点豆腐均是胶体的聚沉,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4.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B. 铜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高,所以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C. 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D. 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生铁与钢的区别为含碳量不同,A项错误;B、金属的使用与金属活动性有关,B项错误;C、根据金属的颜色和

5、性质等特征,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不是化合物,C项错误;D、由金属的通性可知,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金属的相关性质5.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C【解析】【详解】A.柴草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烃,烃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碳酸钙的高温煅烧CaCO3 CaO+ CO2,该反应

6、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D.爆竹中火药的爆炸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6.下列标志属于垃圾可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该标志表示该物质具有辐射,故A不符合题意;B、该标志为中国节水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该标志表示可回收,可回收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故C符合题意;D、该标志为不可回收,如剩饭菜、瓜果壳、灰土等,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氧化镁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C. 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D.

7、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答案】B【解析】【详解】A. 胃酸成分为盐酸,碳酸钠溶液碱性太强,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B. 氧化镁熔点高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故B正确;C. 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与化学性质无关,故C错误;D.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中氯化铁表现氧化性,与溶液的酸性无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溶于水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金属铜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相同条件下,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

8、酸溶液导电能力相同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三种离子A. B. C. D. 【答案】C【解析】氯化钠在溶液中,是在水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不正确;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不正确;非电解质也必须是化合物,不正确;溶液的导电性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的所带电荷数有关系,正确;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的Na和HSO4,不正确,实验答案选C。9.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A. Na+、Cu2+、Cl、SO42B. Fe3+、K+、SO42、NO3C. H+、Al3+、OH、NO3D. Na+、Ca2+、Cl、HCO3【答案】

9、D【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OH-溶液时,Cu2+、OH-会发生反应产生Cu(OH)2沉淀,当向其中加入H+没有气体放出,错误;B加入OH-溶液时,Fe3+、OH-会发生反应产生Fe(OH)3沉淀,当加入H+没有气体放出,错误;CH+、OH-会发生反应产生水,不能大量共存;Al3+、OH-会发生反应产生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加入OH-时,Ca2+、OH-、HCO3-会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当加入H+时,H+、HCO3-会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正确。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CH3CHO+2Ag(NH3)2+2

10、OH-CH3COO-+NH4+2Ag+3NH3+H2OB. 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2C6H5OH+CO32-D. 溴乙烷水解生成乙醇:CH3CH2Br+OH-CH3CH2OH+Br-【答案】C【解析】A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故A正确;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故B正确;C苯酚

11、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C错误;D溴乙烷水解生成乙醇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2Br+OH-CH3CH2OH+Br-,故D正确;答案为C。11.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5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产生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 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答案】D【解析】【分析】红色金属为Cu,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Cu2,因为加入足量的硫

12、酸,因此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是SO2,据此分析。【详解】根据实验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该金属为Cu,将NH4CuSO3加入足量的硫酸中,刺激性气体为SO,不是NH3,溶液为蓝色,说明溶液中有Cu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uSO32H2SO4=CuCuSO42SO22H2O(NH4)2SO4,则A、根据上述分析,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硫酸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只表现酸性,故A错误;B、NH4Cu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故C错误;D、亚铜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5m

13、ol,故D正确;答案选D。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 2.24L乙烷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6NAB. 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C. 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数目为0.02NAD. 用含1molFeCl3的溶液制得的Fe(OH)3胶体中含胶粒数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1mol7=0.7mol,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2mo

14、lNa2O2,转移2mol电子,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故B错误;C、碳酸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故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是由多个氢氧化铁分子形成的聚合体,因此用含1molFeCl3的溶液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胶粒数小于NA,故D错误;答案选C。13.下图是病人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注射液的质量为2.25gB. 0.9%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C. 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mLD. 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5mol/L【答案】A【解析】【详解】A由标签可知,

15、该注射液含NaCl的质量为2.25g,故A错误; B标签中的0.9%,指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该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故C正确; D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A。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nO2能加速H2O2的分解,是因为MnO2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 向橙色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黄,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C.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这一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 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Fe2O3【答案】D【解析】【详解】A、MnO2作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是因为MnO2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加有效碰撞,加快反应,故A说法正确;B、K2Cr2O7中存在平衡:Cr2O72H2O2C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