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71336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结题报告黄石市沿湖路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十一五期间,我校参与了黄石市小学生学习行为干预研究,并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目前,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获得市级一等奖。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科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德育等各个方面,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包含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意志力在内的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研究。十二五开局之年,市规划办启动了高效与低效课堂典型特征与日常诊断评价策略研究,并出台了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旨在开发课堂效率评价工具,使之在我市比教学活动中起到专业支撑作用。按照以学

2、评教的研究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从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这一视角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研究。二、基本思路实施意见已指出诊断高效课堂九个典型特征的专题性诊断工具应把握的基本因素,这九个典型特征分别是:课程内涵,过程目标,学生参与,课堂气氛,学习方式,当堂反馈,课堂生成,分层拓展和问题解决。我校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工作,首先要从这九个典型特征出发,结合我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状态研究”成果,从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视角设计出沿湖路小学课堂教学诊断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根据学科、学段特点设计诊断工具。诊断工具应该有针对性、直观、可操作;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学校相关人员(课堂教学诊断先导小组)携诊

3、断工具对课堂教学实施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最后,教研组组织教师结合诊断报告开展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参与人员也可开展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基于课堂诊断技术,掌握核心技能,走向专业发展。三、研究原则1、导向性原则。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研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诊断的导向功能。2、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诊断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不能凭主观印象随意推断,更不能离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搞随机性评价。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诊断课堂教学情况。3、可行性原则。课堂教学诊

4、断的指标体系,一定要切实考虑评价对象的现状和条件,把“期望达到的目标”与“能够达到的水平”统一起来,使诊断指标体系全而不繁,简而不偏,诊断方法要简便可行,便于掌握和运用。4、以学评教原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实施诊断时要看教师的教是否有针对性,看教师能否从学生现有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学的实际效果出发来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看教师的评价是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增强信心、提高效益;与此相对应的是看学生的学是否有实效性,看学生的情感是否被调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和谐发展。5、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诊断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诊断工作的准备阶段要有重点

5、、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体系,设计诊断工具,开展诊断工作前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保证诊断的信度和效度。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常态研究为主,通过诊断研究提高教师的能力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相关技术,抓一个点或两个点,进行诊断研究,以点带面,通过循环推进,提高每个教研组的合作研究能力和每个教师的自主研究能力。在常态研究中,深入课堂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教师能力这个核心点,来推进备、教、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的常规管理。为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1、课例研究:组织教研组所有成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诊断研究,包括课前说课、课中观课、课后议课。单元主备按照教学预设

6、要求进行说课,组长引导组员明确分工和准备工作。课中观课必须观察学情,按照课前的分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课堂观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证据。课后议课围绕专题进行,观点不重复、证据要充分。研课活动中,组长与骨干都应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指出问题的本质,体现骨干的引领作用。2、叙事研究: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之后,描述自身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课堂诊断反思课堂中的细节、情境和思维碰撞,按照课前设定的目标,清晰地抓住制约自身发展的症结,找到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再次设定成长目标,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新的台阶。五、研究方法(一)文献法: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在国内国外的现

7、状、成果及趋向进行研读、分析、借鉴、创新。(二)行动研究法:以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法推进本课题研究。(三)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实施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六、主要成员及分工课题组负责人:王玲:负责课题的管理及实施工作。实验教师:张胜:负责课题实验的开通报告撰写工作。 程轮、李峥:负责课题实验及资料搜集统计工作。 董红 黄芳 石义平 王娟 伍丽 杨小丽 项端丹 皮芳喜 李兰负责实验工作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准备。包括学习文献宣传发动、鼓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各教研组制订计划、根据教师特长设置研究专题。对领导、

8、教师、学生采用三级培训的方法,全员参与。 ( 1 )政策培训:使教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理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了解。 ( 2 )理论培训: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分析。( 3 )技术培训:就课堂教学评价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技术进行培训。如课堂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等。 ( 4 )方法培训:引导教师采用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诊断工具的校本化开发。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对课堂进行诊断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兴趣和自主性等指标,即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9、态。1、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对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2、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

10、身受益。3、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结合学生学习状态的三个关注点及高效课堂的九个典型特征,提出开发高效课堂诊断工具的指导性意见:核心指向学生学习状态高效学习特征课程内涵习惯能提前预习,了解所学内容自主性自觉寻找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职责及学科学习要求兴趣对

11、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过程目标习惯老师布置任务后迅速开始探究和发现,不拖沓自主性主动按老师的导学要求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神情专注、认真学生参与习惯踊跃发言,认真倾听,注意品质好,不随便打断他人发言自主性广泛参与,回答问题表现出逻辑严密,思考深入,有独特见解兴趣参与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强烈课堂气氛习惯动、静转换迅速,气氛热烈且纪律良好自主性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兴趣常常出现紧张思考或热烈讨论的氛围学习方式习惯独学时能专心致志,不受干扰;讨论时能积极平等友好交流自主性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效率兴趣独学或讨论时神情专注,兴趣浓厚当堂反馈习惯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接受教师反馈自主性主

12、动与同伴交流,及时改正错误兴趣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跃跃欲试,善于自我调整情绪课堂生成习惯能取得小组或老师的支持,证明自己的思考自主性能主动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兴趣喜欢参加交流,喜欢挑战新问题分层拓展习惯形成举一反三,提出质疑的习惯自主性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兴趣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动机强烈问题解决习惯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自主性独立思考、主动寻求支持兴趣问题解决后有满足、成功的喜悦第三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元月)诊断工具的学科化开发和课型化开发确定试点年级的相关学科教师组成先导小组,学习市实施意见,按学校拟定的“开发高效课堂诊断工具的指导性意见”研制学科化

13、的诊断工具(课堂观察量表)。在学科化诊断工具研制的下一阶段,进一步研制适合新授、练习、复习等不同课型的诊断工具。第四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全面总结,汇报阶段成果验收表彰先进。 1、对评价工具和评价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进行理论提升。2、总结阶段。召开教师会与学生会,总结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对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八、研究成果1、通过该课题研究,增进了我校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责任心,促使我校教师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同时也改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2、课题组结合学生学习状态的三个关注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及高效课堂的九个典型特征(见前表),提出了开发高效课堂诊断工具的指导性意见(见前表),并研制出了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诊断工具(课堂观察量表):沿湖路小学语文“生智课堂”课堂朗读观察量表班级 学生总数 执教教师 解剖课堂教学环节学 生教 师朗读的形式人数时间指导朗读的策略次数时间合计观察教师: 沿湖路小学语文“生智课堂”学生注意力观察量表班级 学生总数 执教教师 教学流程环节一环节二环节三环节四环节五总计(总评)注意力集中倾听举手发言小计百分比注意力没有集中人数百分比观察教师: 沿湖路小学语文“生智课堂”学生参与度观察量表班级 学生总数 执教教师 观察点课堂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