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271173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期中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新乡市第十一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七年级历史)命题人:王丹丹 时间 :60分钟 满分 :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小题,30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到后面的表格中,否则不得分1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远古居民经过长期的坚固劳动,不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至今还能发现许多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2某中学一位学生准备明年暑假期间随父母到我国最早的人类遗址参观,那么他们去的应该是( )A北京市 B.云南省 C.山西省 D.辽宁省3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喜欢吃大米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

2、可以品尝香喷喷的大米饭呢(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此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玉米 D.小麦5.被中华民族奉为“人文初祖”的是传说中植五谷,建宫室,造舟车,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 )A炎帝 B.皇帝 C.仓颉 D.伶伦6.“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话记载描述的是传说中谁的功绩( )A神农氏 B.黄帝 C.大禹 D.炎帝7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下来的,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商朝 C.周朝 D.

3、夏朝8.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时期首位霸主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10.“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 )A.韩、赵、魏 B.韩、楚、燕 C.楚、燕、齐 D.赵、魏、齐11.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卧薪尝胆 烽火戏诸侯 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A. B. C. D.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语言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和纽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13.汶川地

4、震时,位于震区附近的都江堰未受到大的损坏。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经受住8.0级地震发的考验,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它是战国时期谁主持修建的( )A.齐桓公 B.屈原 C.李冰 D.商鞅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中提到的“清明”是对我国农耕文明影响深远的24节气中的一个,我国古人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的时间是( )A.商朝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15.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一种音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它是( )A.钟鼓之乐 B.十部乐 C.琴瑟之乐 D.秦王破阵乐16.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天人们又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相传这是为了

5、纪念(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双方都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老子。B.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同时支持正义战争的是墨子。C.主张合理开发资源,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不要过分渔猎的思想家是孟子。D.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思想家是庄子。1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导致言论自由 B.各国的变法,倡导思想自由C.铁制工具的使用,解放思想 D.社会制度变化,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19.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作十二个巨大铜人,置于

6、秦的都城。那么这些巨大铜人被放置的地点是( )A.洛阳 B.安阳 C.咸阳 D.长安20.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大禹 B.商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21.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秦王说的这一种文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22.秦长城蜿蜒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A.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C.西起陇西,东到河套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3.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条件的是( )A.都

7、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六辅渠24.秦王朝“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然而有着坚固城池、精良装备和强大军队的秦王朝很快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短时间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刑法严酷 B.兵役、徭役繁重 C.秦的暴政 D.赋税沉重25“破釜沉舟”这一成语和下列那次战役有关(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牧野之战26.秦末农民起义中,率军最早进入咸阳的农民军将领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2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城定在(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陈28.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

8、府太学接受儒家教育,目的地应是(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29.汉武帝时期,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主要是解决( )A.封国问题 B.统治思想问题 C.经济问题 D.民族问题30.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0分)31.图中学史(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1)请分别回答出图一、图二文物的名称。(2分)(2)图一文物的地位如何?(1分)(3)与商周同时期的成都平原上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图三所示文物为其代表作。请写出该文化的名称。(1分)32.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历史学习

9、小组的同学找到一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完成任务。(3分) 图一战国时期的农具 图二在战国墓葬发掘的牛尊 图三 “立木取信”(1)结合图一,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进步的标志是什么?(1分)(2)结合图二,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是什么?(1分)(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结合图三,请回答战国时期成效最显著的是哪一次变法?(1分)33.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 天子(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朝拜)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封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进攻)之。材料二(周)王夺郑

10、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1)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和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分)(3)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34.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根据材料二诗句判断材料一图中的人物是谁?(1分)(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他在中央设了哪些官职?分别掌管什么职务?(3分)(3)“扫六合”后,我国疆域广阔,东、南、西、北分别到达什么地方?(2分)

11、35.阅下列材料(5分)材料一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1分)(3)“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说明了什么?(1分)(3)材料中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如何?(2分)36.识图分析 (5分) (1)图中人物在位时,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此人物是谁?(1分)(2)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实施了哪些措施?(2分)(3)他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