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7108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互联网教学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颐和园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口中学口,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搜集有关颐和园资料的网址 二、教学目标:教养方面: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 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三、教材分拆: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

2、尾呼 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

3、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互联百度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 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 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作学习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 16课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进入百度网址播放课文录音:http: 174.htm二、各小组熟读课文,了解颐和

4、园,感受颐和园的美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一)学习第二段进入百度颐和园网址 http:/www.summerpalace- 让学生整体感受 颐和园各个景点特点。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 美。现在就让各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内容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2、我们先进入长廊中 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1) 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师

5、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 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一一 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 生:很长。谁能读读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

6、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3)有几千幅画。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 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 (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 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弓I: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 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 (生想象

7、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一一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指名生读(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看:这说明花的种类很一一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 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一一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 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师:什么意思,练说句

8、子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 长廊,更长、更美了!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师:谁想做一个颐和园的小导游,带我们游览这美丽的长廊。学生先练习指名做导游,进入百度介绍颐和园长廊图片网址http:/ 3%B

9、A%CD%D4%B0%B3%A4%C0%C8%CD%BC%C6%AC师做评价:你这名小导游真称职,把长廊的美丽景色介绍的真具体(二)学习第3、4、5段师: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现在该去哪里了。生:万寿山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 片(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出示第 3自然段(2)交流师:谁说说佛香阁的特点学生: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琉璃瓦闪闪发光师:佛香阁具体的位置

10、在哪?文中用了一个词(耸立)什么意思。(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板书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 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 殿或庙宇的屋顶。)师:排云殿有什么特点?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从“一排排”中体会出什么 学生:说明面积很大。多,整齐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4、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昆明湖,去看一看他的别样风光。指名学生进入百度介绍昆明湖图片 htt

11、p:/ fm=index&pv=&z=0&ie=utf-8&word=%E4%BB%8B%E7%BB%8D%E6%98%86%E6%98%8E一 %E6%B9%96%E5%9B%BE%E7%89%87 让学牛齐欣赏。师想请3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 5自然段。(指名读,3个好的 中间边上)其他同学认真 听,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风光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看!这就是十七孔桥,古老的栏杆,整齐的桥洞,在这座汉白玉石桥上,还有 544只小 狮子呢。师:你们看,它们有的?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几只小狮子,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呢?齐读。师:作者还告诉我们,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12、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的桥有什么特点。5、整体感知全文,在百度网址播放视频,:http:/my.tv.sohu.eom/u/vw/58832186、小组议议: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7、作业: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点在互联网上各精选两张图片向同学介绍颐和园描写 景物。六、教学反思: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 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 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作学习交流,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把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 将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派代表交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 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