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710579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二一四年十二月目 录一、项目基本情况4(一)项目背景4(二)建设依据5(三)工作现状6(四)拟建县级节点情况7二、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9(一)总体目标9(二)阶段目标9(三)考核指标10三、项目建设内容11(一)常规监测能力建设12(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15(三)信息处理能力建设16(四)基础数据体系建设17(五)专线传输网络建设18(六)视频会商系统建设19(七)运行环境保障建设19(八)监测技术队伍建设19四、项目组织实施20(一)项目组织设置20(二)任务分工22(三)项目管理制度建设22五、项目实施进度23(一)项目计划安排23(二

2、)项目工作进度表24六、项目经费预算26七、项目监督管理28(一)项目质量监督28(二)资金使用管理29(三)项目进度管理29(四)项目验收29八、附件31(一)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主要设备技术参数31(二)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视频会商室环境要求36根据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印发的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491号)和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经财政部批准立项,2014年全面启动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为推进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整体实施效果,编制本方案。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浙江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

3、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省港湾、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海岸线全长约6715km,其中大陆海岸线为2218km,海岛岸线4497km,海岛3820个,约占全国总数的40%,岸线长度和海岛总数均居全国首位。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但是,海洋开发活动在迅速实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海域开发活动中有相当数量的不规范用海现象发生。近年来,随着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岛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透明化的要求越来越

4、高,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是海域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加强海域动态监视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是解决当前海域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海洋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性基础工作。对于深化海洋管理内涵,增强对海洋的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将建立健全海域动态监管四级业务体系,切实解决县级海域综合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大大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控能力,掌握海洋空间资源现状及变化,分析评估其开发潜力,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二)建设依

5、据(1)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的要求。(3)国务院2013年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中明确赋予“实施海域动态监控”的职责。(4)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项目用海实行全过程监管”。(5)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批复中明确要求:“建立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的海洋综合管控体系”。(6)2006年国家海域局印发的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

6、体实施方案中要求:“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建设国家、省、市三级,第二阶段为县级”。(7)2014年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技术指南(三)工作现状浙江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按照国家海洋局有关要求,从2007年开始建设,2009年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经过五年的业务化运行,建立了连接国家、省、市海域动态监管专线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搭建了连接全省5市26个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专线网络,省、市、县三级海洋主管部门依托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书统一配号、海域使用统计、用海申请材料审核、围填海计划管理等工作,该系统

7、已经真正成为与行政管理最紧密的业务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海域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浙江省海域动态监管系统自业务化运行以来,有序组织开展海岸线调查、海域使用数据整理入库、海域使用复核调查、区域用海规划、用海项目和疑点疑区等海域使用现状监测监视;同时在海域使用审批技术审核、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省海域管理工作中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辅助决策和监视监测能力。目前海域动态监管体系尚不完整,仅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体系;监测手段相对薄弱,主要以遥感监测为主,现场监测数据较为缺乏;监测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以围填海监测为主,对养殖用海等其它用海类型尚未开展有效监测;监管

8、业务难以深入到海域管理第一线,上下协同、决策会商、应急处置等不能延伸到基层海洋部门;县级海洋部门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难以形成整体的监管合力。(四)拟建县级节点情况浙江省拟在全省32个县(市、区)节点开展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全省拟建县级节点如下表),其中设人民政府的有26个,其余6个为成立了管委会的开发新区。宁波市作为计划单列市,所辖11个县级节点单独建设,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表1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拟建县级节点列表序号所属市县(市、区)1嘉兴市平湖市2海盐县3舟山市嵊泗县4岱山县5普陀区6定海区7舟山群岛新区六横管委会8台州市临海市9温岭市10 三门县11玉环县12路桥区1

9、3椒江区14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5温州市乐清市16瑞安市17苍南县18平阳县19洞头县20龙湾区21温州瓯江口新区22宁波市象山县23宁海县24奉化市25北仑区26镇海区27慈溪市28余姚市29鄞州区30杭州湾新区31大榭国家级开发区32梅山保税港区二、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在我省沿海(除宁波辖区)21个县区设立县级海域监管机构,将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延伸到县级,全面提升县级海洋管理装备水平,深化县级海域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实现近岸海域立体实时监控、海域专线网络全面覆盖,开展省、市监管中心配套能力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海域管理部门协

10、调联动,构建海域管理信息化、申请审批网络化、工作交流视频化、决策分析智能化的综合业务体系。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打造成海域综合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大智库,提高海域动态监控、分析预警和综合管理能力。切实解决县级海域综合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控能力,促进海洋开发的合理有序、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二)阶段目标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拟分为两个阶段实施。1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完成县级海域动态监管机构和人员建设;完成县级海域动态监管办公用房改造、机房及专线网络改造;完成视频

11、会商系统建设;完成通信传输设备、常规监测设备、应急监测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的采购,初步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能力、通讯传输能力、技术支撑能力。2第二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0月)完成全部设备的采购、现场安装、技术调试、系统集成、基础数据体系建设;完成整体项目验收和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推动系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市、县联动海域核查与信息反馈机制;完成技术人员配备和培训,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三)考核指标全省21个县级节点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完成相关能力建设,省、市级监管中心,根据业务需要完成配套能力升级,具体考核指标如下:表2 浙江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

12、能力建设考核表序号考核内容考核要求1机构建设独立或挂靠形式成立机构2项目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3办公形式独立或与海域管理部门合署办公4办公场所达到20平米以上5专业技术人员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6视频会议可召开国家、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7网络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专网互通,连接到海域管理部门桌面。8远程视频监控站位至少建设完成1个视频监控站位,国家、省、市、县可调用。9监测车辆应配备监测车辆的节点,要完成车辆改装,实现视频采集、无线传输等功能。10基础数据体系基础数据采集、整理、入库11相关业务设备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家要求三、项目建设内容县级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是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

13、成部分,是现有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统一设计、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设备、统一软件、统一运行的原则,以保持系统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县级海域动态监管业务机构,统一命名为“县(市、区)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申请独立的业务机构或挂靠县级海洋管理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条件不成熟的可与县海域科(股)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其建设内容包括:(一)常规监测能力建设常规监测能力建设是为满足海域空间资源监测、海域使用现状监测、海籍调查、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现场核查等需要,浙江省将通过国家统招分签方式,为所有县级节点配置RTK测量系统、便携式定位系统、远程视频监控、数据采

14、集终端系统等设备;各县级节点根据建设需求,采购配置全站仪、水准仪、手持对讲机、全景信息采集系统、可定位照相机、摄像机、摄录望远镜等设备。1现场测量能力建设当前浙江省已建立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基准站综合服务系统(ZJCORS),基本覆盖浙江省沿海海域,其中,国家级GNSS基准站13座、省级GNSS基准站19座、市级GNSS基准站54座,共计86座GNSS基准站。ZJCORS提供的RTK实时定位服务,水平精度为3cm,高程精度为5cm。覆盖范围和精度都可以满足海域动态监视监测需要,沿海各县可使用RTK测量系统便捷测量,完成海域空间资源监测、海域使用现状监测、海籍调查、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现场核查等工作。ZJCORS沿海GNSS基准站点分布图2远程视频监控能力建设浙江省从海域使用现状的实际出发,重点对区域用海规划、重点用海项目、海岛开发与利用开展远程视频监控工作,在充分考虑各县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整体布局,拟新布设21个远程视频监控站位,对重点海域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掌握海域状况,并建设浙江省视频监控集成平台,满足国家、省、市、县四级海洋管理部门视频监控需要。具体监控布设位置情况如下表:表3 浙江省拟新增远程视频监控布设位置序号所属市县(市、区)视频布设位置描述1嘉兴市平湖市灯光山南侧林场内 2海盐县海盐经济开发区郑家埭村外侧海堤上(跨海大桥附近)3舟山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