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共2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71053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反思王文洁 这是10月25日上的一节区级对外公开课,高一这个时候还没有上到这个地方,犹豫再三,还是挑选了这节课,之所以选这节课来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节课相对独立,前面的知识没学也不妨碍本节课的教学;二是因为这节课是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这是生物学知识的核心观点,有必要浓墨重彩。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详细地看了教学参考,网络上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也看了很多,一时还是有些焦虑,不知如何下手,才能充分体现全程导学,才会避免落了俗套,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又能真正创新课堂。一开始试上是这样的流程:由探索

2、膜成分入手探索各成分在膜中的排布形式(学生在学案上先自己画,后组内纠错,再组间展示)探究排布好的这些分子是静态的还是可以运动的修正完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画出完整模型对模型进行解说课堂演练。经过反思及组内讨论,发现让学生着手在学案上画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很难进行小组间的展示交流,也不便实施纠错修正。思虑再三,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学案呈现科学家实验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细胞膜的成分关于成分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说,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或看科学家实验验证)根据学生得出的成分探究成份之一磷脂在细胞膜中的排布自制磷脂模型教具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各8个,小组活动:在红纸上摆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这个界面

3、上以及在细胞膜中的排布,组间展示交流,相互纠错修正,构建正确磷脂分布模型把另一成分蛋白质(有模型)也建构到前面的磷脂双分子层上,组间展示交流,纠错修正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磷脂和蛋白质是静止还是运动,学习小组模拟得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教材模型比对,发现组成膜的新成分糖类修正完善模型,并作解说回顾科学家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艰辛与持续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体现这种精神。一节课下来反思不断,这次的课堂有一定的亮点:自制模型发入学习小组充分调动了学生组内辩论与合作的热情,一个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究、一起修正、一起得出正确的结论,胆子放开了,表现积极了,不

4、再怯于回答(尤其是听课者众多的公开课上),即使自己是错误的,也毫无保留的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且在其他小组同学的纠正下表示理解并及时修正自己小组的错误。当然,更多的是不足,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商榷改进:1、关于学生构建模型的设计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最后课堂结束时,每个小组应该构建好一个比较完整且正确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能作为一个作品或成品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也就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最好能固定在红纸上,而不是活动的,否则最后随着课堂的结束,学生在课堂中构建的模型最后全部又恢复成一个个零件,回到了模型袋里,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体上加深对生物膜结构的印象与理解,学生

5、也体会不到制作模型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在细节上更应该注重科学性。如在探究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布时,有这样一些形式:镶、嵌、贯穿。而在PPT显示着三种形式时,更好地应辅以科学的解读,如“镶”是整个蛋白质分子附着于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嵌”是蛋白质分子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是蛋白质分子整个横跨于磷脂双分子层间,两头露出于磷脂双分子层。因为课堂上未作适当科学的解读,学生只是看了PPT上的图片留有浅淡的印象,对实际蛋白质的分布还是模棱两可,这是失误的一个地方。3、最后总结得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后,让学生对照书本上的图片模型进行比较前,应先对各组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赏析评价,如很多组的模型中没有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的蛋白质排布等,应其他小组在相互纠错中指出或由老师点评出,加强科学教学。以上只是个人对本节公开课的一点教学后的感悟,从这次公开课的准备到实践,感受颇深,老师和学生一样,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发展,学生可以让我们进步。 2012-10-26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