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71051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成办发200964号),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文化产业,主要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

2、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规划背景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强化文化软实力,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相结合是世界发展的一种潮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要建设城

3、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成都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成委发201123号)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在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这一切表明,“十二五”时期,成都文化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充分发挥成都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成都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6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9%,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

4、点,产业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各项工作,文艺院团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培育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先后组建了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引进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格局,规划形成了一批以创意设计、文博旅游、数字音乐、艺术品原创等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功能区。四是实施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利用旧城改造机遇,以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打造了锦里二期、宽窄巷子、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项目

5、。五是搭建了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在西部率先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健全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交流的平台。 与此同时,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和挑战: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不多,产业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对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强;在国内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重点项目不多;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核心创意人才、领军人物等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仍然是制约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

6、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结合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培育重点优势行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成都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文化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 2.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发

7、展活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3.坚持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集中集聚和均衡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规模效应。 4.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5.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总体思路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以规划为基础,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突出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文

8、化产业载体建设。以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为重点,发挥资源整合和引导示范作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以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产品为重点,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以健全发展平台、优化公共服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着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文化产业带动力和文化产品供给力,发挥全省文化产业排头兵、增长极和辐射源作用,把成都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三、主要任务(一)建设产

9、业聚集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以下简称成都东村)和区(市)县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和发展,坚持文态、业态、形态、生态有机结合,以产业链构建与完善、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提升现有园区、基地的产业承载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统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遵循集约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规划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实施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要素组合得当、投入产出平衡、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提升产业集聚的综合效益;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载

10、体条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搭建投融资、技术研发、产业交流和产品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专栏1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聚集区1. 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发展目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发展思路:以

11、创意化、数字化、国际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优势领域,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2. 区(市)县文化创意产业区成都高新区:以文化科技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锦江区: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成华区:以数字音乐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区。青羊区: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双流县:以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都江堰市: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大邑县:以文博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二)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做大做强国有文化集团,鼓励和引导

12、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扶持本地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提高全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术装备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注重品牌塑造、维护和推广,引进核心创意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完善新创企业孵化服务,引导企业把握技术应用和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提升中小文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文化

13、产业发展活力。(三)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扩大文化产业品牌效应以产品、企业、园区、名人为支撑,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扩大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和利润增长等多重文化产业品牌效应。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为导向,有效挖掘城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内涵,塑造一批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特色文化品牌产品;以传媒、文博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吸纳先进要素,引导市场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以产业园区、特色街区、艺术聚落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对城市经济具有带动效应的品牌园区;以文学家、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为重点,形成一支具有

14、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四)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抓住旧城改造的机遇,发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文化与商业融合为导向,打造文化产业特色街区。发掘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文化资源,改造利用老工业厂区,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特色文化体验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实现城市更新、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发挥市域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差异化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城市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五)健全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

15、立完善产权交易、投融资、节庆会展、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等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支持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化发展,健全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适合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文化企业和项目信贷融资评估机制。建立成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产业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依托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双年展等节庆会展,培育城市文化节会品牌,促进成都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升节会平台的国际化水平;依托本土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多层次教育资源,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搭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供给平台;依托文

16、化产业园区基地,搭建文化产业孵化器,完善中小企业孵化服务。 四、发展重点 (一)传媒。 1.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成都传媒集团年产值达到70亿元,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打造全国领先的传媒数字内容基地。 2.发展措施。 (1)做大做强成都传媒集团。在稳固传统媒体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的新媒体渠道,拓展传统媒体资源的新媒体用户和市场;通过跨领域合作和资本运作,积极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合作,提升成都新媒体内容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2)继续加强传统媒体建设。打造知名传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