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68418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

2、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一

3、、 健康产业企业梯队建设工程(一)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实施雄鹰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型健康产业企业集团和单项冠军企业。建立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系统,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开展跨界融合、联合开发、市场推广,增强产业链主导地位。推进国内外健康产业龙头企业集团在浙江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加速资本与技术、产业的融合,支持开展全球资本运作、跨境投资等,持续提升主板、新三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的浙江健康产业企业数量。(二)提升健康产业中小微企业竞争力实施健康产业雏鹰行动,大力引导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4、,打造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健康产业中小微企业向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集聚,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的双创基地。搭建合作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健康产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专业协作,推动一批新产品的研发、试验和产业化,促进潜力型健康产业企业成长。到2025年,全省培育形成30家左右健康产业隐形冠军企业。(三)推动健康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构建健康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健康产业制造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产业企业上云用云,推广企业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模式,鼓励企业云化改造。加大对健康产业企

5、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推广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数字化营销等,培育一批数字应用能力领先的健康产业企业。到2025年,全省健康制造企业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二、 健康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战略部署,坚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目标,坚持以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导向,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领域配置资源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围绕医+药+养+健+智+五大重点领域,推动健康产业创新、集聚、融合、开放、提升发展,切实增强健康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

6、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健康产业制造高地、数字健康发展高地和优质健康服务高地。三、 健康产业发展主要问题(一)高能级平台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国家先后在河北北戴河和海南博鳌设立国家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或先行区,京沪苏等省市也涌现出多个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相比而言,我省现有的健康特色小镇、重点园区等虽然已经形成空间层面的要素集聚,但有影响力的高能级健康产业平台缺乏。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年产值规模超过350亿元,占杭州市生物医药产值比重近50%,但与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我省健康产业企业数量较多,但体量普遍偏小,尚无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的企业,领军型

7、企业、龙头型企业培育仍需加强。(二)高端创新要素相对缺乏我省健康产业创新投入不足,全省规上医药企业研发费用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仅占主营业务收入5%左右,远低于跨国药企17%的平均占比。十三五期间,全省获批1类新药品种4个、品规6个,获批数仅为江苏的1/4。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我省拥有高能级的科研平台不足,顶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我省健康产业重大原创成果较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医疗器械等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三)政策障碍尚待破除随着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政策趋紧,特别是药品注册受理新政实施后,中小医药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医疗器械行业两票制的全面推行,

8、使中小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面临经营体系调整的风险。尽管浙江社会办医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在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医师多点执业、医养结合等领域,还存在顶层制度设计问题和难题亟待突破。四、 健康产业发展成效健康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我省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新、集聚、融合、提升为主线,以医、养、健、智为四大板块,加快提升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凸显,十三五规划的既定目标和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9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达

9、9315亿元,较2015年(5392亿元)增长7276%,健康产业增加值达3719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203%,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6%增长到2019年的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健康产业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7259724,细分行业中,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总产出占比排名前三。各地健康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杭州、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7个地市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重点领域亮点纷呈健康数字化加快转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不断

10、完善,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浙江省智慧健康入选全国2018年度医改十大新举措,浙一互联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个公立三甲医院网上院区,全国首个集监管和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浙江启用。医疗器械行业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余杭医疗器械、宁波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台州一次性输注器具等一批特色区块。社会办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共有社会办医疗机构179万家,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50%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1047万张,占全省床位总数近30%,形成了康宁、绿康、树兰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力的社会办医品牌。健康文化旅游特色凸显,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老年养生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发展。舟山群岛新区入选首批国家健康

11、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共建成2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94家浙江省中医药健康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86家省级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三)科创能力显著提升健康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有效实施,围绕人口健康、新药创制、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立项支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64项、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1244项。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盐酸恩沙替尼成为中国首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慢性丙肝系列新药给出了丙肝治疗的新方案,全国首台拥有探测器自主技术的16排PETCT研发成功,植入式心脏瓣膜、人工耳蜗等医疗器械前

12、沿产品在全国率先上市。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应急科研攻关,在全国省级层面最早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全球首次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空间结构和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3款核酸病毒检测产品获批上市。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打造,成功获批感染性疾病、儿童健康与疾病、眼部疾病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建设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和西湖实验室(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2家浙江省实验室,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4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家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5家。(四)平台载体扎实推进全省目前已形成杭州医药港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1

13、5个省级健康特色小镇,贡献了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出的近40%,其中已验收命名3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积极培育,杭州钱塘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集聚了默沙东、赛诺菲、辉瑞等一批国际知名药企。2019年,千亿生命健康工程共实施项目266个,完成投资903亿元,对健康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起到重要作用。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全省共有健康产业上市企业50家,数量全国第一。在智慧健康、第三方诊断、基因检测、信息化服务等领域,涌现出微医集团、迪安诊断、医惠科技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11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印发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浙江

14、省健康产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2年)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等规划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社会办医、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领域的支持政策。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我省大力引进培育生命健康人才团队,在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中单列不少于20%的名额予以定向支持,目前拥有健康领域两院院士9名。五、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30年,

15、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力争到203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50%,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全覆盖。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

16、,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加强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政策。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六、 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共建共享是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