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68387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具制作(共53页)(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原理】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如果一个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液体当中,它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均 可互相抵消,这是因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的受力面积虽然相 同,但上下表面所在液体内的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大小不一样。物体 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之差,正是物体所受的浮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证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双乒乓球实验)。材料:空矿泉水瓶一个、乒乓球两个。 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实验时,将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 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

2、瓶颈,水只能向下渗 漏。随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 乒乓球虽然周围和上面都是水,但它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 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 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如图 6-23 所示。方法二(上浮的木塞): 材料:空高橙饮料瓶一个、圆木塞一只、粘胶。 圆木塞要刚好塞在饮料瓶口上,不要太紧。再在圆木塞中央钻一个直径约 5mm 的小孔。如图 6-24,将饮料瓶的中间部分剪去,依然瓶口向 上地将瓶颈用粘胶粘接在瓶内底部。待胶干后即可使用。实验时,将木塞放在瓶口上,再用杯子装水沿瓶壁倒入瓶中。很快 水将浸没木塞周围,

3、但此时木塞并不上浮。水面继续上升,漫过木塞上 表面,经小孔向里流水,此时木塞依然不上浮。等到木塞下的水面逐渐 上升,刚刚达到木塞底部,木塞会立即上浮到瓶中水面上。如图 6-25 所 示。方法三(双 U 形管压强差计)材料:两个透明的 135 胶卷盒、橡皮膜(如气球)一大块、橡皮筋两 根、铁皮、铁丝若干、一次性注射塑料输液软管两根、木板(1230cm2)一块、厚木板一块、封口夹两只、白纸、粘胶等。先将两胶卷盒去盖,中间各钻一小孔,正好使软管插入,用粘胶密 封连接处。再把两盒底部用粘胶粘连,剪一宽条铁皮把连接处固定起来, 并与粗铁丝固定,粗铁丝作为手持的柄,如图 6-26 所示。把 1230cm2

4、 的木板与厚木板钉起来,白纸粘贴在大木板上,将软管 弯成两个“U”形并行排列,并在两“U”形管中心画出刻度线。两软管 各经过一只小三通管与胶卷盒引出的两软管相接,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 为排气用。实验时,用注射器在双 U 形管中注入同样量的红色水,使双 U 形管中的液面相平。在两胶卷盒口上各绷一块气球膜,口面要绷平。等膜绷 好之后,用两只封口夹将三通管的排气口夹紧,不可漏气。手持粗铁丝,缓缓将胶卷盒插入水中,如图 6-27 所示,两 U 形管中的液面不会在同一高度,记下双 U 形管管底各至液面的高度差。与下面 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要大得多,把这个水柱压强减去 与上面胶卷盒相通的

5、U 形管水柱压强,所得的差即是两胶卷盒上下表面 的压强之差。将这个压强差乘以胶卷盒口的面积就能计算出胶卷盒所受的浮力。三、自制密度计【实验原理】 当轮船在长江里航行时,如果记住轮船的“吃水线”,在轮船驶入海洋后,你会发现此时“吃水线”已经在水面的上方了。 同一物体,浮在不同液体表面上时,所受液体的浮力相等。由于液体的密度不一样,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不相同。反过来,如果同一 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密度一定不一 样。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制成测密度的装置密度计。【制作方法】 材料:大号有盖无破损的废牙膏皮一支、蜡烛一只、白纸、透明胶带等。将牙膏皮尾部打开,取下盖,用圆棍

6、把牙膏皮从里面撑开鼓圆,成 为一个长圆筒,将里面的剩余牙膏冲洗干净。拧上牙膏皮盖,点燃蜡烛,从尾部滴几滴蜡到牙膏皮里。滴入的蜡 一是防漏水,二是保证牙膏皮竖直放在液面上时重心在下,比较稳定。 在牙膏皮筒上竖直粘贴一小纸条,然后放入水中,记下水面刻度线。再 依次将牙膏皮放入汽油、煤油与氯仿中,记下刻度线。在密度表中查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分别在每个刻度线上,标明它们 的密度值。密度值全标定之后,在纸条面上贴一透明胶布既可以清晰地 读数,也可以保护有刻度的纸不再打湿。你现在可以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各种液体中,粗略地测定这种液体的密度。(郭生杰提供)四、空气也有浮力【实验原理】 图 6-28不仅浸没在

7、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处于空气包围下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如图 6-28 所示,左边是密闭的金属容器,开一孔与 气球相连,右边是配重使横梁保持平衡。如果用酒精灯烘烤金属容器底 部,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气球鼓起来。此时横梁会逐渐倾斜,配重 物体下降。这是因为金属容器与气球总重量虽然没有变,体积却增大了。它的体积增大,排开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它的浮力增加,从而破坏了平 衡。【制作方法】 材料;易拉罐一个、气球一只、废圆珠笔芯一支、粗铁丝一根、木板两块、配重物。将木板钉成如图所示的支架。从粗铁丝上剪下 4cm 长一段,在砂轮 上把 2cm 长一段打磨成“”,把这段铁丝尖端向上固定在支架上部,

8、 使尖端成为横梁的支承点。易拉罐最好是未打开的,用干净铁钉在上表面中央钻一孔,插入吸 管喝完里面的饮料。将空罐洗干净,倒出里面的水,剪 3cm 长的废圆珠 笔芯插在孔上并用粘胶密封。等胶干后,把气球(先检查气球不能漏气) 用细线扎紧。用钳子把粗铁丝剪下 40cm 长一段,两端各弯一个钩形。 为了加强效果,配重最好比易拉罐重几倍,这样在开始平衡时,横梁就不是一个等臂杠杆。【实验方法】 将铁丝一端挂在易拉罐拉环上,一端挂有配重物。双手持铁丝寻找平衡的支承点后松手,再点燃酒精灯,移到易拉罐底部使其加热。不一 会儿,气球就会充气鼓起来,由于空气的浮力增加,使横梁的平衡遭到 破坏。(易诗学提供)6.5

9、电学实验的几个教具制作一、玻璃导电【实验原理】 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绝缘 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自由地移动,所以绝缘 体不能导电。但是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以 破坏原子内部的稳定结构,使原被束缚的电荷发生移动,在外电场作用 下导电。如图 6-29 所示,一只坏灯泡与一只好灯泡串联接在电路,坏灯泡的 两根导线在玻璃柱内并不互相接触,此时好灯泡不会发光,加热坏灯泡 的玻璃柱,当玻璃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逐渐变成导线,好灯泡逐渐由 暗变亮,最后正常发光。【制作方法】材料:“2

10、20V,40W”好灯泡一只、坏灯泡一只、两个灯座、1220cm2木板两块、导线若干、电源插头一个。 把两木板互相垂直钉成上图所示的形状。将两灯座串联起来安装,由插头接 220V 电源。轻轻敲碎坏灯泡的玻璃泡,剪去玻璃柱上伸出的铜丝,与好灯泡一起插入灯座。【实验方法】1.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此时好灯泡不发光。2.把酒精灯放在坏灯泡玻璃柱下,点燃酒精烧玻璃柱。3.开始好灯泡不亮,略过一分钟后,好灯泡灯丝逐渐发红,并迅速 明亮起来。二、水位自动报警器【实验原理】 学习了串联与并联电路,给合以前学过的浮力部分知识,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水位自动报警装置。如图 6-30 所示,当水位上长,浮子上浮,与 A 端

11、接触,浮子上的导 线与绿灯组成串联电路,绿灯亮,表示水位已达高水位线;当水位下降, 浮子下降与 B 端接触,浮子上的导线与红灯组成串联电路,红灯亮,表 示水位达低水位线。如果高楼上的供水池装上这么一个报警装置,电工 师傅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打开水泵抽水,什么时候应该关闭水泵停止抽 水。【制作方法】材料:高橙饮料瓶两个、10ml 口服液瓶一个、圆珠笔芯一支、1830(cm2)三夹板一块、2 号电池一对、红,绿小电珠各一颗、导线若干、 橡皮塞、粘胶、铁丝等。先做浮子。去掉圆珠笔芯头,将圆珠笔竖直插在口服液小瓶上,用粘胶固牢。等胶干后,找一个适合饮料瓶口的橡皮塞,在中央钻一个略 比圆珠笔芯粗的小孔,把

12、圆珠笔芯穿过去,在顶端粘接一小块焊有细导 线的金属片。如图 6-31 所示。其次制作报警显示板。如图 6-32 所示,先在三夹板中央下部钻两个 小孔,再在板上并联装两个回路,回路中各有红灯与绿灯。绿灯终端高 于红灯终端,其都固定一块金属片(金属片是为了与浮子上的金属片接触 时组成回路),电池引出的一端接一个接线柱,留待组装时连接浮子上的 细导线。再用两只饮料瓶做一个连通器。方法是将两个饮料瓶下部各钻一个 孔,用一根一次性注射塑料软管把二者连接起来,中间套一箝流开关。 最后进行组装。把浮子装入一个饮料瓶中,将橡皮塞塞紧,浮子上 方的金属片处于红、绿灯终端的金属片之间,再用铁丝通过两个小孔从 饮料

13、瓶颈环绕过来并拧紧,即把三夹板牢牢固定在瓶颈上。浮子上的细导线螺旋状绕几圈后与电池一端的接线柱相连,接触要良好。【实验方法】1.在连通的另一饮料瓶中注水,打开箝流开关,浮子下方的水位将 上升。2.浮子上升到顶端的金属片与绿灯相连的金属片相接触时,绿灯亮,表示水位已到达高水位。3.手持连通的饮料瓶低于三夹板下的饮料瓶时,水位将下降,浮子 下降到顶端的金属片与红灯终端金属片相接触时,红灯亮,表明水位已 下降至低水位了。4.停止浮子工作时,可让浮子处于中间(既不接触上端,也不接触下端),关闭箝流开关。三、测电笔【实验原理】如图 6-33 所示,试电笔内主要是由电阻与氖管串联起来。当 A、B 两端电势

14、差小时,氖管中的氖气不发光。由此我们可用它来辨别火线和 零线:手持 B 端,用 A 端去测试导线,如果氖管发光,说明 A 端接触的 是火线;如果氖管不发光,则说明 A 端接触的是零线。【制作方法】材料:一次性注射器、起辉器中氖泡一个、1.5M电阻一个、橡皮 塞一个、废 2 号电池一个、垫片两个、铁钉一颗。一次性注射器是透明塑料制成的,有它作为测电笔主体比较合适。 去掉注射器的推筒,将铁钉从管中放入,从注射口推出。铁钉要略大一 点,能刚刚好塞满注射管而不至左右晃动。氖泡有两根引出线,每根均接一个垫片,其中一个垫片压在铁钉上, 另一个垫片与电阻相接,碳棒上的铜帽作为手持端的金属体。为了不使 碳棒左

15、右晃动,在橡皮塞上钻一个碳棒粗细的孔,然后塞紧在注射器筒 端。如图 6-34 进行组装。注意:碳棒不可太长,刚好能把氖泡,电阻塞紧后使铜帽露出筒 端,必要时可将碳棒锯掉一部分;氖泡的两根引出线一定要绝缘,不然氖泡两导线接触之后,即使测试火线,氖泡也不发光。 测电笔做好之后去检测一次与买的测电笔一样好用!(梁继好提供)四、模拟跨步电压与高压电弧触电【实验原理】 在“安全用电”的知识中介绍了跨步电压与高压电弧触电的概念,但这两种触电现象在日常生活里并不常见,有必要进行生动的模拟实 验,给同学们提供感性认识的条件和揭示这两种触电的机理。跨步电压触电:由于掉落在地上的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产生了一个电 场,这个电场以落地点为中心有一个范围,当人处于这个范围内时,两 脚之间有跨步电压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如果人体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很小时,高压带电体会 通过人体发生放电现象。这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我们可以用感应圈产生的高压电场模拟高压带电体,用装在一个人 体模型上的氖泡来显示跨步电压。【制作方法】材料:硬纸盒一个,起辉器氖泡一个,导线等。 做一个人体模型:用硬纸盒按人体的轮廓制成,人体的手臂和腿都可以自由活动。在人体胸部装一只日光灯起辉器的氖泡,氖泡的一个极各接一根导线到手和脚,另一极也各接一根导线到另一只手和另一只 脚。导线除端点外均应有胶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