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2683392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签:标题篇一: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刘芯 2012212989【摘要】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 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 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 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 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 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 动、对孩子的认识,注

2、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 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关键词】 家庭教育 劳动 责任感 成才【正文】引言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 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 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 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 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 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

3、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 非常重要的。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提 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中国的 家长在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却常常故意忽视劳动教育。尽管未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 将越来越依靠智力而并非体力,但是基础劳动总是必须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体力劳动。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通病,五 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

4、就更别说做家务了。资料显示:1996 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 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2005 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 识。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 1.2 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 小时。教育界 称之为“0.2 现象”。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力很 弱,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 名三年级 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

5、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 “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 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 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 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 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 了劳动热情呢?(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 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

6、,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 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 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 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 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 劳动,鄙视劳动;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二)、家长

7、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 “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 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 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 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习惯。(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 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 劳动的热情。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劳动是

8、做人的基础。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 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 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 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 1:15,犯罪率为 1:10,平均收入要高出 20%左右,离异率、心理 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 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 有出息。(二)、家庭劳动促进思维的开发。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 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 会引发他思维的

9、需要,从而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 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 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其他活动中很难实现的。(三)、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技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 获得正确的劳动教养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 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 要。(四)、家庭劳动增强孩子责任感。家务劳

10、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 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 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很难有这种责任感。(五)、家庭劳动锻炼孩子肌体。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可以协调人 的身体各种器官发育,锻炼身体和耐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意志, 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四、家庭劳动教育中问题的解决措施(一) 、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干家务当苦差事,剥夺了 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生存

11、能力,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 然后再给孩子贴上天生就“懒”“笨”等标签,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兴趣。所以,对孩子 进行爱劳动教育,父母首先要清醒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转变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心理、 万事包揽的替代心理、不相信孩子的保守心理。(二) 、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参与。孩子和父母共同做家务,让孩子切身认识和体会到自 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和孩子共同干家务,不仅仅是劳 动的分担,更是在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体谅,可以很好地促进沟通和理解,融 洽彼此的感情。(三) 、注重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家务劳动是知、情、意、

12、行 全方位的教育结合实践,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所在。一些父母忽视了在家庭生活和家务生 活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能从课本上和课堂上才能学到东西,其实孩子 通过在劳动中的切身体验,了解了有关劳动的知识,接纳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爱惜劳动成 果,懂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才能启迪他们的劳动情感,锻炼他们的劳动意志,最终形 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四) 借鉴外国优质教育理念。德国法律有明文规定,孩子在家必须要帮父母做家务,不 同年龄阶段所做家务程度不同,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要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 义务;同样在美国,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

13、育。但是我们在 吸取外国经验时不能照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结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发展的过 程中,作为家长应该让他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迈向成功,好吃懒做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 虽然现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有所弱化,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家庭劳动教育一定能发挥他应有 的能量,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参考文献】:1、薛志清,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2009(7)2、常宝晶、肖国刚,家庭劳动教育途径初探 J,2004(3)3、赵平,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劳动教育 J,2001(6)4、杨丽霞,扬荣抑耻家庭劳动教

14、养不容忽视 J,2006(7)5、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思考 J,2003(17)篇二: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 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 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一、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劳动创造了 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马克思说过:

15、“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 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对人的 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 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 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 490 名孩子进行了 20 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 15,犯罪比例为1:10,爱

16、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左右。从 小培养劳动习惯,有利于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2、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 动,通过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 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孩子的左右脑 发育,对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 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在卢梭看来,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 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成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 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