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68285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模板安装1.梁、板模板现象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原因: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防治措施: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2.柱模板(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防治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

2、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2)柱身扭向。原因:校正时未双面校正。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3)轴线位移。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线。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

3、,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3.墙模板(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原因: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防治措施: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原因: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

4、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防治措施: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牢固。4.模板缝隙跑浆原因: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防治措施: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检查,及时处理。5.标高偏差超标原因:(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作找平。(2)建筑楼层标高由

5、首层plusmn;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4)楼梯踏步模板应考虑装修厚度。二、模板拆除1.混凝土表面粘连原因: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时间按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原因:(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防治措施:(1)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捶、撬棍硬砸猛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