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伴我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68222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经典伴我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师经典伴我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师经典伴我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师经典伴我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师经典伴我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经典伴我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经典伴我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经典伴我行合肥市蜀山小学 吴宏霞我是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达20年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锤炼,我自认为自己是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然而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今天,我却茫然了。新课改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标理念?今天的课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使我陷入反思之中。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我一直在书堆中寻寻觅觅,及时掌握教改信息,认真学习领悟课改理念,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敢于改革,勇于实践,借鉴先进、前卫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

2、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次创设条件,走出去观摩聆听名师大家的经典课例。好多位名师的教学经典一次次吸引了我。他们的课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连课堂过渡语也仔细推敲、精心设计,使听者有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之感。我现在如同一个习武者获得了武功秘籍,教学中边读边操练,借鉴名师经典,落实课标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成了师生交流、互动、展示的舞台。于是学生们发现:先前一本正经、总是板着面孔的我有了诚挚的微笑、宽容的目光、协调的动态语言,课堂多了一些轻松,多了一些真实,多了一些笑声,多了一些灵动。学生

3、感激我。我感激谁呢?我感激名师经典。胸中装些妙招,不仅能少走弯路,更能点化多彩的课堂。名师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他们关爱每一位学生。名师是幽默的,在恰到好处的夸张中点拨迷津,在意想不到的诙谐中激励导行。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名师是孩子化的,他们的语言总能与孩子的语言碰出火花;名师是朝气蓬勃的,说不完的鼓励话意味着他们心中有个储藏希望的巨大宝库;名师是谦逊的,他们能坦率解剖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他们尊重人、欣赏人,即便是独到的见解,也用商量的口吻道出;名师是渊博的,课堂上随机点拨,自如生成,看似轻松,其实来自于深厚的积淀今年暑假,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其中包括阅读教学31篇、作文教

4、学17篇、口语交际、想象作文14篇及教学论文、札记29篇。于老师他以人格魅力、艺术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征服了千万个听过他的课、欣赏过他京剧的老师们。他对教材的理解之深刻,教学设计之新颖,教学情感之充沛,思维之活跃,想象力之丰富,深得我为之叹服。我崇拜于老师,更崇拜他的语文教学,他能使每一节语文课知识化、生活化、艺术化。听着他的课,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艺术的享受。因为他坚信的教育理念“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于老师正是通过他的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来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像他所说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其所能,使每一个

5、人生都成为艺术人生。”老师们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举手投足都是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又都是那么合乎情理。他的课寓庄于谐、妙趣横生。他具有导演的风范、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书画家的娴熟技巧。他的独特新奇的创造力,匠心独运的教学方法既征服了学生又征服了老师!有人说“艺术,能成就人格,成全历史。”我说:“艺术,成就了于老师,并通过他,成就了他的学生,成就了他的听众。”许多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段使我终身难忘,不断引领着我去模仿、创新,促使我从困惑中走出来,从反思中醒悟。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古诗草,最后安排学生回家汇报,老师转换角色,分别演妈妈、哥哥、奶奶,对汇报学生或赞赏,或引导,或考察,或归谬,情

6、境生动,寓教于嬉,令人忍俊不禁;而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他抓住重点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来了个“来来回回读重点”。文章共四个故事,读完每个故事后,老师就事论事,不作点评,然后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段话。学生感悟一次次加深,深切的怀念之情写在师生脸上,令人动容。 支于恒老师在教匆匆一课时,根据文本的特点,运用了诵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学中支老师让学生充分有感情地进行诵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整个教

7、学环节为“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创作”自己的格言或警句。教师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对时间和生命个性化的感悟。我听后真正感到,支老师把课堂时间真的还给了学生,把黑板真的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难怪听课老师异口同声说到:支老师的课堂是读书的课堂,也是艺术的殿堂。使人听后久久难忘,既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又引领着我们去模仿、去探究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捶捶乐,教学如同拉家常一般,口语交际、表演、现场交流、推销产品等教学环

8、节层层铺设,学生领悟到了“语言有魅力”的真谛。是啊,作文,不正是以“语言的魅力”作基础吗?窦老师授之以渔,这堂课,能不让我们对“超越课堂,超越生活”作点思考吗? 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春望时,引来杜甫的另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详学一略读。诗言志,诗人的悲之切、熹欲狂的情怀让学生深深感动。读书感悟发挥到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赞叹教育者的独具匠心。.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鼓励性的话:“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教学的初级阶段正需要模仿。当我们胸中装了一些名师经典课例、教育故事后,在遇到类似情景时,不妨模仿名师的语言、语气或方式、方法,达到激趣、育人的艺术效果。这类模仿,大到学习他们一堂课的教学思路,一两

9、个精彩环节的设计;小到学习一两句中肯的评价,一两个得体的动作。我们收获惊醒后便会明白,教学艺术的提高就是这样一个个活学活用的故事积累起来的。当然这种模仿不需一模一样,课堂是我们自己的,还需要我们的创造,就是名师也难再造两个一模一样的课堂,因为他又有了新的创造。齐白石老人说得好:“像我者死,学我者生。”作文教学时,我努力学习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教学理论”,认真琢磨“素描作文教学的代言人”贾志敏老师的每一堂录像课,从中提炼出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我还在自己班级里模仿贾老师的课,一节一节地上,细心体会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妙之处,揣摩贾老师点评、评价、激励的语言艺术。渐渐地,我的课堂上常常有豁然开朗之

10、感,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学生有了灵气,课堂有了生气。多次的实践告诉我,扎实的教学功底就是在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胸中装些名师经典,不仅是为了模仿,更是为了创造。探究名师的人生历程、经典课例,学习他们的精神、理念和教学艺术,我们的内功才能练就,创新意识才会被唤醒,我们会思考得更多更广。在经历形似的模仿后,我们再追求创造性模仿,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实、活、新”,同时认真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逐渐会步入乐于探索、乐于创造的康庄大道。二十年的磨砺,让我真正懂得了:再多的机遇,假如你没有足够的内力,没有足够的准备,那也是枉然。由此,我更加珍惜每一个教学任务,每一次学习机会。课余之际,我总是认真拜读名师大家的经典之作,仔细揣摩他们的课堂实录,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模仿他们的课堂,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坚信:只要胸中有名师经典,加之自己不断地模仿、创造,我一定能重塑自我,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活力的新型教师,我的课堂一定会真实、生动而又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