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氨氮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6808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除氨氮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去除氨氮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去除氨氮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去除氨氮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去除氨氮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除氨氮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化学沉淀(MAP)法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水中的Mg2+、HPO43-和NH4+可以生 成磷酸铵镁沉淀,而使铵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有沉淀剂种类及配比、pH值、废水中的初 始氨的浓度、干扰组分等。有研究表明沉淀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pH值为10.0,物质的量之 比Mg : N= 1.2、P: N = 1. 02时沉淀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达到 90 %。赵庆良等研究表明,MgCl2 ?6H2O和Na2HPO4?12H2O组合沉 淀剂优于MgO和H3PO4组合,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质量浓度可由 5618 mg/ L 降低到 65 mg/ L。李芙蓉等采用氧化镁和磷酸作为沉淀剂去除煤气洗

2、涤循环水中 高浓度的氨氮,效果良好。李才辉等对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氨氮 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Mg : N比值的增加而增 加。刘小澜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在pH值为 8.5-9. 5的条件下,投加的药剂Mg2+: NH4+ : PO43-(摩尔比)为 1.4 : 1 : 0. 8时,废水氨氮的去除率达99 %以上,出水氨氮的质量浓 度由2 g/ L降至15 mg/ L。国外对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也有较多研究。Stratful等详细研究了影响磷酸铵镁沉淀及晶体生长的因素,得出4点结论:(1)过量的铵离子对形成磷酸铵镁沉淀有利;(2)

3、镁离子可能是形成磷酸铵镁沉淀的限制因素;(3)如果要想从废水中回收磷酸铵镁,需要得到比较大的晶体颗 粒,则至少需要3 h的结晶时间;(4)沉淀的pH值应大于8. 5。Battistoni等进行了用化学沉淀法从废水厌氧消化后的上清液中 同时回收氮和磷的研究。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中的氮和磷被 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的磷酸盐和氨氮,添加MgO可以生成磷酸铵镁沉 淀可回收磷和氮。Lind等则进行了用磷酸铵镁沉淀法从人的尿液中回收营养物质的研 究,可以回收65. 0 % -80. 0 %的氮。化学沉淀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回收废水中的氨,所生成的沉淀可以作 为复合肥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沉淀剂的用量较大,

4、需要对废水 的pH进行调整,另外有时生成的沉淀颗粒细小或是絮状体,工业中固 液分离有一定困难。(二)生物脱氮法1. 传统硝化反硝化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处理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硝化阶段是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 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过程;反硝化阶段是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 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只有当废水中的氮以亚硝酸盐氮 和硝酸盐氮的形态存在时,仅需反硝化一个阶段。尽管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在废水脱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生物浓度,特别是在 低温冬季。因此造成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

5、长,有机负荷较低,增 加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2)硝化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完成的,需要大量的能耗;(3)反硝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有机物,废水中的COD经过曝气 有一大部分被去除,因此反硝化时往往要另外加入碳源(例如甲醇);(4)系统为维持较高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 时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运行费用;(5)抗冲击能力弱,高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进水会抑制硝化菌 的生长;(6)为中和硝化过程产生的酸度,需要加碱中和,增加了处理费 用。由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具有一些弊端,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的热点 集中在如何改进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近年来研究成果主要有短程 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

6、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2. 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又称亚硝化反硝化,把硝化反应过程控制在氨氧 化产生NO2-的阶段, 阻止NO2-进一步氧化, 直接以NO2- 作为菌体呼吸链氢受体进行反硝化。此过程减少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 酸盐,然后硝酸盐再还原成亚硝酸盐两个反应的发生,降低了需氧量、 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投入量,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与传统的生物脱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于活性污泥法,可以节省25 %的供养量,降低能耗;(2)节省反硝化所需碳源40%,在C/ N 一定的情况下可提高总氮的去除率;(3)减少污泥量可达50 %;(4)减少碱耗;(5)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反应器容积。实现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关键是抑制硝化菌的活性而使NO2-得 到累积。影响硝化菌活性及NO2-累积的因素有自由氨、pH、DO、 温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