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68088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摘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美育有极其重要性。美就在身边,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关键词:高中生物 美育一、生物教学实施美育的可能性从生物学科与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发现实际教学中生物的美来自:第一、生命之美。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生命性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 也是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根本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要求生物教学应具备“ 活” 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把生命“活”的本质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始终, 以免将生物讲成“死物”。第二、实验之美。生

2、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第三、科技之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而且, 每一项重大成果, 都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生物教学应密切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向, 不断更新陈旧的观念, 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这不仅可以弥补生物教科书的滞后,让学生感受生物学中的科技之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诱导学生献身于生物科学事业。第四、自然之美。生物学是与人类关系

3、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 它所研究的对象就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由于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从而使生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放性,课堂不会拘于教室内, 可以延伸到室外, 延伸到大自然中。这一特点使生物教学紧贴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和美的直观感受。二、生物教学实施美育的必要性高中生作为特殊发展阶段的人,他们具有自己年龄阶段的审美特点:如可塑性,高中生正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许多新生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接受欲望阶段,所以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片面性,由于学生正处在具有辨别是非和认清自我和驾驭自我完善能力的阶段,对于

4、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往往据有片面的和随机性。正因为如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美育。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常细节都是生物教学中的微型,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引领学生对生活的重新解读与认知。美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拥有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创造美。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系统地给学生授予有关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科学地渗透美育,既可提高学生审美力,又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一)创设教学审美情景用美好事物

5、的生动形象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清楚生动的语言、准备完美的板书、熟练有趣的讲解、外在的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鉴赏的教育,以达到学生自主创造美的目的。1教师形象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是学生的第一审美印象,教师的形象美不仅包括教师的外在美,还包括教师饱满的情绪、讲解的水平、举止等等。这些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愉悦学生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达到美的享受。2教学语言美对教师而言,灵活巧妙地运用语言技能。不仅是教师组织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更是优秀教师的能力素质的体现。生物教师的语言表达至少应当做到:准确清晰、形象生动、逻辑严密、深

6、入潜出、循循善诱。教师将自身的语言魅力与生物学科学、严谨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形成恰当的生物学教学语言。既增添了自身的魅力,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板书是种特殊的语言,恰当的板书,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精华及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3教学过程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其他教学形式如:实际操作的演示、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密切配合。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新鲜优美的刺激,使教学内容的美得到深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4教育机智美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如学生的无理取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这

7、就要求教师要依靠教育机智来调整教学气氛,以维护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在恰当处理这些麻烦的时候展示的是教师人格美、智慧美。这不仅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更有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总之,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1、关注差异,因材施教。2、多元的评价体系。3、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引导作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情景化、生活化、自主化、合作化,进行美育的途径和实教过程并不会与新课改背道而驰,并不会否定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倡导“以探究为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的新理念。(二)发掘实验教学美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

8、学科。通过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强化学生的认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获得成功时,学生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转移到相关的学科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究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实验的条件,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生物实验大部分以活的生命体作为实验材料。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上帝的完美杰作。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不忘对学生进行生命美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在进行生物模型的制作时,教师利用自身的美学修养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四)发挥练习的美育功能从国外的教材编辑研究中,发现国外的教

9、材很注重习题这块阵地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在选择习题、布置作业中,有意识地提供关系到美育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美,体验丑。有意识地为学生达到感知美和鉴赏美的目的创造条件。(五)发现课外实践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常细节都是生物教学中的素材。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就要引领学生探知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大自然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例如组织生物夏令营,聆听鸟语,观察各种花木的色彩层次,采集标本、制作叶脉书签等等。成立生物兴趣小组或利用第二课堂等一些空闲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定期举办有关讲座、生物知识竞赛、生物小论文评选、剪报展等活动,组织参观观看相关的电视录像和影片,开展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技能,接受大自然美的熏陶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些活动也就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课外活动的内容一般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其基础上发展、拓宽和加深,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参考文献:1曾瑜.新课程视野下生物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3):71.2姚兰赟.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9(8):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