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26776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目标要求】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以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等内容。xx年开始,高考将文言文句子的考查 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题,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提升了考查难度,强化了这一考点的综合性。当然,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的要求上,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从高考的特点和考查的目的来看,翻译文中句子的试题形式,无论是客观性辨识题还是主观性表述题,要求的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语言形式。直译,就是将原文字句一一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2、,甚至与原文的风格也力求保持一致。意译,则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的对应,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高考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固然是重点考查学生在宏观上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把握能力,但一般又是从考查考生所掌握的文言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情况入手的。因此,历年来高考文言翻译试题客观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的是直译方式,只有在难于直译时才辅以意译;文言翻译试题主观题的表述也应该是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合理运用。【网络透视】(1)文言翻译的方法“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对”

3、就是对译。在实词的使用上,文言文多用单音节的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章音节的词,所以,翻译时,应先考虑是否能找到多用双音节的词,所以,翻译时,应先考虑是否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有共同构词语素的双音节词。比如“势”,在“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中,可对译的双音词为“局势”,在“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中,可对译为“优势”,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中,可对译为“趋势”。“换”就是替换,即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文言中的“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女、汝”等换成“你”,把“子、吾子”等换成“您”。“删”就是删除。某些文言助词,现代汉语无对等的词语进行翻译,而删除后又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即可以删除。

4、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之”作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作句中语气助词,二者均无实义,可删除。“补”就是补充。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常见的省略有省略主语、宾语(包括介宾短语的宾语)以及介词“于”等,翻译时应该根据语义补出,并将其加上括号。“调”就是调整语序,我们把文言文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称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值得注意的是:“留、对、换、删”是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前者需要掌握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活用和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后者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2)翻译时还

5、应注意的文言文特殊现象通假,即古代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如“蚤”通“早”、“直”通“值”、“信”通“伸”等。比喻。与现代汉语常常用“好像”、“犹如”等词构成比喻句不同,文言文往往直接用词的比喻义。例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用金子(或金属)修筑固的城墙”。借代。如“布衣”代平民,“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丝竹”代音乐,“万钟”代高官厚禄等。偏指。某些由两个相反或相关的意义成分并列组成的复合词的语言环境下,只用其中一个方面的意义。如“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偏指“作”而不指“息”,“便可白公姥”中的“公姥”偏指“姥”而不指“公”。互文,指古代诗文中词句前后参

6、互见(xian)义,相互补充的一种修辞。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出来的,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文言文翻译的步骤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文介绍的六种翻译方法逐一加解释。(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

7、卷上。在誊写的过程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翻译文言文是一种能力,需要有足够的阅读量,需要有较扎实的基本功,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呢?应该说,是有的。下面的解题思路可以试用。对于“间接选择”题型,可按这样思路进行解答:1浏览文言文整个文段,大体读懂原文。2“去同存异”。备选项一般两处设“异”(也有三处或四处设“异”的),于是至少就有了四种组合方式,即得四个备选项,把各备选项相比较,删掉“同”的那一部分,“异”处就凸现出来了,这“异”点正是答题的关键。3“辨异推类”。在明

8、确相异点之后,就要考虑是哪个类型的“异”。如:多义词不同义项之“异”;词类活用之“异”;通假之“异”;古今词义变化之“异”句式变化之异等等。4“辨异解疑”。如果说“去同存异”是聚焦,“辨异推类”是根据备选项本身确定思考的方向,那么“辨异解疑”就进入最后的选择判断了。最后的选择判断又必须回过头去联系原文的语境来完成,即利用文章诸因素互解的关系来完成。以文解文。根据文章本身提供的信息对语句意义进行分析。一篇合格的文章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种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关系。利用这个特点来解读文章,是理解语句意义最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以事解文。 这个“事”就是与语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理解

9、文意需要这样的事实,但文章本身往往又没有提供这样的事实,所以,要么在文章之外提供若干参考的材料,要么就靠着自己去查书、去问人,或在自己的知识积累当中去提取有关的背景资料。这实际上是利用文外的信息,帮助理解语句。以理解文。 以理解文就是说要参照事之常理,去理解语句的意义。高考试题常常设置不合常理的选项加以干扰,或者从原材料出发做出种种推想,让考生判断正误。这就要 “以理解之”。上述的步骤体现了:“文段的整体备选项本身的对比分析联系原文的相关因素”这样的思维过程。对于“直接选择”题型,除“去同存异”这个步骤无法进行外,基本上仍可按“间接选择”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活题精析】(1) xx年高考全

10、国卷试题(原文见考点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别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_ 解析 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当然,在命题时对难度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考虑;例如第(1)题未将“遂”字列为关键词语,就是为了降低难度。“遂”字在这里表示“竟然”的意思,是唐太宗深刻了解裴矩的为人以及在隋朝的表现后,感到裴矩的言行出乎意外,才用上了这个“遂”字,如果要求考生人人都能这样考虑问题,当然不切实际。 本题的答案为(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

11、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例2)xx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原文见考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 答案的要求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1)题“其 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 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 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 对关键

12、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中的“及”、 “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 “到时、 “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女口果把全 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 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 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参考答案)(1)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 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 他竭尽哀悼。【过关检测】把下面几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2(2分)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译文: 。3(3分)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13、,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 。4(2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 ?5(2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6(2分)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与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坦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乎无鸡平?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7是非若所知也。 译文: 。 8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译文: 。 阅读下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 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茅(蜘蛛) 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9把“非桀其孰为此”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