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67692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教研室的一员。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我没有教高中的经验可以说对高中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上高中的阶段。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先给自己充电,于是我主动联系市英语教研员说明了我们区成立高中教研室的情况并请张老师帮我借到了一整套高中英语教材。在单位每天只要有时间就研究教材,教参。这样在和部室深入基层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不断的在业务上提高自己那么当我们与教师研讨的时候才能有一份自信和超然。 在阅读了基本关于高中阅读方面的书后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现就高中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进行综合训练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

2、的培养不仅要靠教科书提供的为学生获得主动而准确地运用语言能力设计的语言材料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活动来进行,更重要的要有一定量的泛读材料,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广泛阅读,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增加信息输入量,拓宽知识面,培养语感,掌握语言规律。仅仅凭借少量的语言材料,对语法、词汇和语音反复讲解,操练和记忆,甚至脱离语境,信息量少,复现率低,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应做到疏密有致、形式多样,把握好如下几个“度”。一、注意阅读的广度 高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词汇、语法知识也日益增多,语言能力逐步得到开发,教师在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同时,适时地

3、布置课外阅读,精读、泛读结合,让学生广泛吸取营养。 (1)知识性阅读 知识性阅读是属于精读的范畴,精选出的课本中的文章或教师精选出的某些文章中包含的重要的语言知识如词语、句型等需要掌握,通过对课文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的变化及用法以及不同的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总结出语言规律,阅读时应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用词典或教科书附录中的词汇表及课文注释,养成学生“用脑思考”和独立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对文章各个层面“细嚼慢咽”,深入字里行间(reading between lines),同时把阅读标记、心得体会、心灵感受写在字

4、里行间,边读边记,促进思考,加深记忆,充分挖掘文章中的语言和文学知识。(2)趣味性阅读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根据学生水平和阅读能力,不断转换阅读内容及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人物传说、科普文章、寓言童话(fairy tales)、小说故事、谚语俗话(English proverbs)、英语笑话(English jokes)、连环画报、应用文、广告、图表等,并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限时阅读竞赛、朗读背诵比赛,让学生竞猜迷语,不断转换阅读方式,默读与朗读相结合,听读与自读相结合,以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3)技能性阅读 技能性阅读是高层次的复杂思维活动的阅读训练,以理解为主线,高层次认知为核心,以标题

5、选择(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中心归纳(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细节推理,语意辩析,意向评价,图示辩析,数字推算等为主要题型,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准确性,这种鲜明特点的阅读理解在近年NMET试题中占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与整体理解,对隐含信息的剖析与推断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与判别方面均极易出错,阅读教学中教师平时应以典型题型为依托,对学生加强阅读技能训练,通过评练这一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题的解题能力。二、阅读的强度 阅读强度指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

6、速度是平时训练中逐步提高的,训练阅读速度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限时阅读,计算读速 为了督促学生提高外语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在阅读材料难度适宜(生词率不超过3%)的情况下,要定期对阅读者进行检查,检查阅读速度可采用公式计算,也可采用简单的计时法,计算公式为 6 = z,式中x代表阅读课文的字数,y代表阅读时间的换算数(每10秒为1个单位);6即6分钟(60秒合6个单位),z代表每分钟阅读的字数,即阅读速度。如果一篇文章里有500个词,阅读的时间为160秒,(也就是16个10秒),计算方式为 6 = 187,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87个单词(Nuttall, C. 1982),学生阅读同样的文章,甲

7、的阅读速度为140W.P.m,并答对试题的100%,乙的阅读速度为200W.P.m,但只答对70%,应该说乙是个好的阅读理解者(精读除外)。(2)扩大视距,养成视读习惯 阅读专家的研究证实,一般说来,人的最大视距是一行由29个字母组成的文字所达到的长度,大约相当于半行字。阅读速度慢的原因之一是“一目一字”。视距太小。因此,我们要以词组和句子为单位来进行阅读,同时要养成视读习惯,朗读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对书面文字的理解,但其速度远比视读速度慢。通常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视读速度是每分钟120-140个词,而视读速度可达400-600个词。可见,养成视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8、)减少“回视”,一气呵成 所谓“回视”是指人们阅读时,回过头去重读已经读过的词句。当然,在读到较难的句子时回看一两眼是在所难免的,但有时即使没有生词或难句,由于不放心已经读过的词句,也要回视,这就是一种坏习惯。回视次数一多,就势必影响阅读速度。为了克服这种不良习惯,不妨用一块硬纸片遮住已读过的文字,使回视不再可能。阅读时要尽力根据构词法知识和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测词义。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而要尽量利用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上下文逻辑关系来确定词义,把注意力集中在上下文意义的连贯上、整句、整段理解,做到一气呵成。如果不抓住内容而只注意生词或语法就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三、阅读的深

9、度 读者要进入文章意境,领会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欣赏作者的文学创造,并进行再创造,从而在阅读中益智、明理、怡情。(1)阅读中益智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阅读不是在消极地接受作者的创造性成果,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作者的观点分析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再创造。阅读中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又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更深层含义并作出评介,让学生在不断进行再创造思维活动,SBFC Lesson 34 讲的大家熟悉的污染问题,讲了陆地(the earth)、大气(air) 、水域( water)受污染的情况,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可以问学生1.Is your ho

10、metown polluted seriously ? 2.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to stop pollution ?学生对这两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问答、复述、改写、编写提纲或写读后感,训练思维,开发智力。(2)阅读明理 “耗时于阅读,你将因别人辛苦得来的经验,轻易吸收并改善自己”苏格拉底,学生阅读时随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获取他们成功的秘诀,借鉴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在体验着社会,体验着人生, Madame Curie 一文有两段文字最感人至深:1.Altogether,between 1899 and 1904, she and

11、 Pierre wrote 34 articles about her work. Marie Curie never made money out of her research. She refused to treat these new discoveries as though they belonged to her, and instead shared all her knowledge with the whole scientific world.In 1908 , Pierre died in a road accident. Marie was deeply shock

12、ed by Pierres death , but was determined to go on working ,从阅读中,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了解到她不畏困苦,奋斗不息直到成功的人生历程,学到了课堂里很难学到的人生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增长社会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阅读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3)阅读怡情 “读书启发心灵,就象运动有益于健康”,阅读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在文章里无处不存,英语文章中也蕴含着语言韵律美,文体结构美,在阅读中应指导学生高声朗读,准确发音,品味语言韵律美;纵览全文,整体理解,洞察文体结构美;细嚼文意,深入意境,体验人性道德美,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以陶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