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67615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叙事散文本章纲目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 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 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 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 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

2、的发展。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 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 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 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以一字寓褒贬。名词解释春秋笔法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

3、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这是最早言及“春秋笔法”的文字。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志而晦:文字简约,含义隐晦婉而成章:委婉,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尽而不污:客观详尽的记录,不偏离,歪曲,隐瞒。惩恶而劝善:不仅记叙,还进行善恶评价。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 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公羊传、毂梁传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西狩获麟”,左传的经文终于鲁哀 公十六年(前479)孔子卒。其后左传有传无经,迄于鲁

4、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并提 及鲁悼公四年(前453)之事。左传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年号: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 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 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 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

5、鲜明地表现出作 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叙述,左传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 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 件及场景。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

6、写战争。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 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醍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 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 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7、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 和斗争策略。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 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 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名词解释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 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胡适曾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三W”即指英文“Worth”、“Work”、“Words”,这 三个词的涵义与“立德、立功、立言”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