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67482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暖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 1.2建设单位: 1.3项目负责人: 1.4建设性质: 1.5建设地点: 1.6建设期限: 1.7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1.8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日光温室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增强日光温室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对“菜篮子”工程重视,改善设施蔬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蔬菜能力建设,实现蔬菜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的目标。1.9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09.35万元,其中日光温室投资531.05万元,蔬菜贮藏窖投

2、资78.30万元。1.10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9.35万元,其中自治区预算内资金220万元,自筹资金389.35万元。1.11项目效益:11.1经济效益以一年两茬西红柿为栽培模式计算,两茬西红柿每座温室产量按2万公斤计算,价格按4元/公斤计算,95座日光温室年产值为760万元。11.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设施农业向规模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而且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可为临近乡镇乃至全旗设施农业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11.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把一部分原来的中低产田变成了农民脱贫

3、致富的聚宝盆,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农业向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中央连续多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强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相关政策,可以说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实施“菜蓝子”工程是国家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党的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更多地提高土地单产,增加土地经济效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为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提出了严竣的课题。蔬菜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最为活跃的经济作物

4、之一。近年,我国蔬菜出口逐年增加,市场对蔬菜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蔬菜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特别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部门也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些措施都将有力促进蔬菜生产。敖汉旗蔬菜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蔬菜产业集约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敖汉旗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敖汉旗设施蔬菜发展项目,将推进全旗设施农业发展,提升进设施农业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发展劳动型密集产业,加大农牧民就业机会,推进社会发展。2.2项目建

5、设的必要性2.2.1项目的实施是全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以日光温室建设为主的设施蔬菜建设,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农业向高效、高产、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敖汉旗气候条件干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主要“靠天收”,建设避灾性农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旗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到“十二五”期末,将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将敖汉旗打造成京津唐地区及内蒙周边地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2.2.2 项目的实施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敖汉旗设施蔬菜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

6、化生产。通过项目拉动,在设施蔬菜产业化项目区建设中,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设施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农业设施,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化聚集功能,大大加快全旗设施蔬菜产业化进程。2.2.3项目的实施是提高蔬菜产品的使用安全和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食安全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在优化蔬菜品种、提高蔬菜品质、强化质量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优势。2.2.4项目区

7、实施是农民增收的需要以蔬菜生产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过设施蔬菜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设施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设施蔬菜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各级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视,对稳定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敖汉旗设施蔬菜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2.

8、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具有区位优势敖汉旗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毗邻东北老工业基地,距京津唐等大中城市均在500公里以内,距锦州港仅有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地区,京通铁路横贯东西,赤通、赤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2.3.2、具有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势敖汉旗属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气候带,虽然冬季天气寒冷,但由于太阳辐射强烈,日照充足,温室内能够获得较充足的热量,大多数蔬菜可以安全越冬,产量有保证。全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于设施农业建设。敖汉旗生态建设享有盛誉。全旗有林面积561万亩,人工牧草保存面积150万亩,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

9、“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2002年6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2.3.3具有技术优势和群众基础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敖汉旗设施蔬菜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农业局技术力量充足,局内设有蔬菜产业化服务中心,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推广、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等工作。各乡镇也都有农业站及设施农业领导小组。广泛应用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综合运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了滴灌设备、沼渣沼液再利用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温室建造技术方面属赤峰市领先,嫁接技术、茬口安排等技术业已成熟。设施蔬

10、菜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几年,由于极端气候条件,造成农业减产,给农牧民带来极大损失。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建设。由于设施农业具有避灾性、抗灾性,同时效益显著,群众对设施农业具有极高的积极性,每年以1万亩速度递增。2.3.4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敖汉旗辖15个乡镇苏木、2个办事处,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32.33万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3.5具有市场和销售网络优势敖汉旗日光温室和拱棚生产产量高、蔬菜质量好,具有广泛的市场。近两年来效益突出,拱棚建设成本平均每亩4280元,拱棚西红柿平均亩产达7518公斤,亩产最高达9498公斤。以平均1元/公

11、斤计算,平均每亩拱棚收入7518元,最高年份的2007、2009和2010年亩产均在1.2万元以上。当年投入当年收回成本并有赢余。当地农民还从包装、装卸等各种劳务中收入不菲。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沈阳、大连、山东等地。从国际市场看,俄罗斯、蒙古等国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较大,我旗积极从满洲里口岸开拓国外市场。在产品销售上,各基地分别成立了蔬菜信息点和蔬菜协会,在时令蔬菜的销售上确保了当地产品在旺市时有价格,在市场疲软时产品销得出。2.3.6具有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敖汉旗在引进龙头企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先后引来黑龙江、山东、北京等地的十几家客商入驻,极大地拉动全旗设施农业发展。2.3.7具有标准化

12、生产和品牌建设优势敖汉旗现有日光温室和拱棚面积5万亩,设施农业建设采取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程。针对南方市场推广了新品种,全部应用了新材料、新品种,实现标准化生产。在品牌建设上,凭借“全球500佳”,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长胜西红柿、四家子马铃薯具有较高声誉。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自然条件3.1.1.1地形地貌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和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南山北沙,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由浅山、丘陵、沙坨及河川平原等地貌单元组成。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在350m至800m之间。南部为石质浅山丘陵区,总面积在426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4%。大部分地

13、区以黄土覆盖的丘陵、台地为主,为第四季风积沉淀物,成土母质为黄土,以粉沙粒为主,通透性较好,富含碳酸钙,易受侵蚀,沟壑易扩张,形成大大小小的鸡爪子沟。中部为黄土丘陵地区,总面积为42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4%。北部为沙质坨甸区,总面积为393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2%。主要地貌类型有沙丘、甸子以及少数剥蚀残山。沿老哈河两岸有冲击湖积平原3.1.1.2水文敖汉旗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多年平均径流为3.38亿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2.51亿立方米,老哈河、教来河、孟克河属西辽河水系,牦牛河、老虎山河属大凌河水系。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增多,河水充沛,冬春季降水量下降,河水相应减少。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14、各河流的含沙量均很高,蒸发量较大,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68倍。3.1.1.3区域气象特征敖汉旗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太阳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气温日差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回暖快,夏季短而酷热,秋季气温骤降。雨热同季,有效积温高。年降雨量310-429mm之间,由南向北递减,降水相对集中,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率大,相对变率在17%-23%之间。日照时数为27503020h,日照百分率为66%69%之间。太阳辐射能量年平均在142149千卡/平方厘米。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30.7,年10积温29003200,平均无霜期145d,南部130140d,中部14014

15、5d,北部145150d,终霜平均在五月上旬,初霜平均在九月下旬。平均风速为4.7m/s左右。北部大于南部,春季平均风速为5.8m/s,居全年各季之首。月平均风速以4月份最大,为6.2m/s,大风日数为四、五月份最多,夏秋两季明显减少,瞬时风速最大达30m/s(11级),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3.1.1.4生态敖汉旗地处欧亚草原区亚州中部区,地带性植被以原生草原为主。由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南到北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依次为浅山丘陵森林草原,位于南部努鲁尔儿虎山地,面积狭小。中南部为黄土覆盖的广大丘陵区,属于辽西黄土丘陵草原的一部分,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北部为广大覆沙地和流动、半流动的沙丘,地处西辽河平原的西端,是科尔沁沙地中段向南延伸的边缘部分,以沙生植物为主。敖汉旗有林地面积为552万亩,森林覆盖率41.3。地带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北部以沙生植物为主,主要植物种有黄柳、柠条、沙蒿等,人工植被以柠条、黄柳、踏郎和杨树为主,盖度在15%以下;中部植被稀疏;南部为低山丘陵森林草原,原生植被面积狭小,主要树种为白桦、椴树、山榆树、丁香、虎榛子、绣线菊等。人工植被以油松、山杏、沙棘为主,盖度在10%以下。3.1.2经济发展概况3.1.2.1社会情况敖汉旗辖15个乡镇苏木1个办事处,323个行政村,总人口5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7万人。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