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666054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析中国文化取向和社会互助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取向:社会互助论文摘要:传统文化的承续是以儒道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伦理本位的文化,其中儒家所提倡的大同思想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互助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中国现在处于战略机遇期,但也是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凸显期,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凭借国家的二次分配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处理这一社会公平的问题,在这里社会互助就显得尤为主要,社会互助作为一个转移的过程,它的发展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公平问题是否处理的完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化有着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在这众多的文化体系中,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以后的历史阶段,乃至对我们现今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最为广泛和

2、深远的。能够说,传统文化的承续是以儒道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伦理本位的文化。儒家提倡大同思想,这种思想深刻的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主要概念社会互助。一、社会互助的定义社会互助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以个人和社会组织或家庭之外其它社会组员之间的表现出来的和社会保障相关的主动的互动关系组成的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络。社会互助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人类最为朴素的情感出发纯粹利她主义的相互支持,二是从功利主义的理性出发的相互依存。二、社会互助层次分析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保障体系当中,社会互助作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络,它并不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能够经过国家政策来发展,它的发展是否关键在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大小,在于

3、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向的高低,假如不考虑第二层次的社会互助,仅从第一层次社会互助的角度来看,它和儒家的大同思想是极其吻合的。所以,对于社会互助的发展不但需要国家的宣传和教育,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这份努力于内心深处,于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情感。三、社会互助的现实状况和问题所以,社会互助需要被提倡,社会互助不能只存在于自然灾难事件之中,更应该存在于我们的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中国经济快速飞快发展的今天,这是被称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的时期,但也是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凸显期,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凭借国家的再次分配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处理这一社会公平的问题,在这里社会互助就显得尤为主要,社会互助作为一个转移的过程,

4、它的发展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公平问题处理的好和坏。社会互助的问题现在也较为突出。首先,现在中国社会存在着多个慈善基金,不过和中国众多的人口基数相比,远不能有效的帮扶那些困难的人群,假如排除功利性的慈善基金,那么如此的社会互助形式将愈加降低。其次,中国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寻求社会帮助的困难人群缺乏信息渠道,不能立即有效的寻求到帮助。再次,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在加剧,因为现代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大家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相互开始疏远,这对社会互助的发展尤为不利。然而,社会互助多数局限于很富裕者和穷人之间,忽略了富裕者只占少数,更多的要靠整个社会人群的互助的道理,中坚力量缺乏责任感。 四、面对社会互助的主

5、要性和问题的突出,有以下几点提议(一)返璞归真,大力提倡第一层次的社会互助从原始人群开始,人类就过着群体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生活方法使个人产生了对群体的认同感;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又深入使人和人之间必需组成这种以主动的互动关系为经纬的社会支持络,于是便又产生了相互依存感。正是这种认同感和依存感是整个原始人群一直以群体生活,最终才得以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应该返璞归真部分,这不是在宣扬消极、倒退的思想,只是让我们自己愈加的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因为群体互助才得以生存下来,因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互助的主要性,我们不可能自己孤立的生存,也不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少部分功利性的救助,多部分“原始”

6、的帮扶,这么我们的社会才能逐步的进步、完整。(二)大力建立弱势人群寻求帮助的信息平台中国弱势人群很多,这其中有很多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这类人群因为缺乏寻求帮助的信息平台,经常不能让社会其它组员所了解,所以,中国应该建立这种类似的信息平台,在社会组员和那些急需帮助的弱势人群中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这种信息平台能够是新闻媒介或是政府机构等,总而言之一定要本着对弱势人群负责的态度去认真的建立、完善这种信息平台。(三)加强儒家大同思想和当代化的结合,增强文化认同感孔孟儒家大同仁爱思想和孝道伦理深深的影响着她们以后的世人,而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许很多多外国文化的进入,使得我们开始逐步的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我们不应该抛弃,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留我们的文化精髓,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友爱互助,建立友好的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