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63554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复习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期末复习计划有关语文期末复习安排范文 一、基础学问基础学问常考学问点有九个,字音、字形、成语俗语、病句、文学常识、语意连接、修辞、标点、关联词。建议字音、字形、成语俗语、文学常识以识记和默写的方式来记忆,字音可以拿张纸把自己易错到的字写下来,然后试着去注音,错了的再以这种方式来重复,直到全部正确为止。字形的话就先把字的注音写下来然后默写对应的字形,错的再去反复记忆。成语俗语可以写出成语的名字然后默写其说明及适用范围,文常可以写出作家的名字,自己去默填朝代、国籍、代表作等。语意连接、修辞、标点、关联词、病句等建议每种题型对应找到十道练习题,这十道题基本上包括了每个学问点的考查内容和范围,试着

2、去做,看自己哪种类型的题目驾驭的不够坚固,再重点突破。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近年的考查形式很固定就是一个大的主题下面出三道小题,分值11分,三道小题分别涉及到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归纳与概括,活动参加题等。第一小题主要是材料题信息提取题,这须要读懂题干的要求,依据题干要求去给材料分层,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词句作答。其次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实力,有时是文字材料、有时是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相结合来出题,首先还是读懂题干的要求,看清材料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依据题目确定答题方向和信息的归纳概括方向。一般有两种状况,一是找材料间的共同点来答题,一种是从两则材料各归纳出一条来做答,要详细题

3、目详细分析。最终一题的是让你就某种现象或状况提两条建议,要切实可行,体现我们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与酷爱。此题难度不答,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合乎实际正确的建议都可得分。建议考前练习三个有代表性的题目,熟识一下解题的思路,建议近三年中考真题。三、文言文文言文这个考点只需解决三个问题即可,第一是每篇文言文中重点的实词说明要精确驾驭,这是考试第一题。其次是会精确的翻译文章,特殊是老师们画出的关键句要把里面的实词一一对应的去翻译,有特别句式的留意翻译精确,这是考试的其次题。第三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考试的第三题。而全部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文章熟识、对文章翻译到位的前提下的。建议重点复习初三上

4、的课内文言文。四、现代文记叙文。此部分考查的题目也较为固化,一是文章内容的理解、情节的把握及情感改变的分析。这就要我们能够精确提取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分层,每层提出情感词、心理改变词。其次题是局部内容的理解,比如发出某词的缘由和内容分别是什么,某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等,这就要我们对文章的局部具体的分析,还有句子的作用、句子的赏析也是这部分考查的重点。第三是最终的阅读延长题(即思维拓展题)。这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我们的理解表达实力。全部的题目都是建立在文章主旨基础上的延长,无论是朝文章内部的.延长还是文章外部的延长都要以文章作者的主旨为基本原则加以阐述。建议考前对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做到

5、心中有数,并找两篇文章加以练习,建议练习忆冼星海、又临黄河岸。说明文。要把握说明内容和说明事物的特征,必考的材料链接题一般都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争论文。全文的论证思路,重点段落的论证过程是复习的重点。段落的作用和论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五、作文重点仍放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上特殊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重点训练的是自己的审题实力、审出要求及提示信息、隐含信息。如北京市20XX年“-并没有结束”要审出看起来结束了,但实际没结束这一信息点;还要审出详略“战胜自己”重点写战胜自己某个不足的过程而非结果。二是训练立意及选材。依据题目精确的立意,立意要独特。比如:20XX年凝合大家都立意为凝合爱、凝合团结

6、,而北京一考生写凝合“忠义”这一精神,就在众多文章中因立意的不同而脱颖而出。除此之外选材的新奇也是高分的关键。同学在复习时要打算两个别出心裁的情感类素材和成长类素材和精神品行类素材,依据作文题目对打算的素材加以敏捷运用,你的作文应当就不是问题了。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习工作,为了使复习工作全面、系统,切实抓好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依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系统性的复习安排。一、复习的目标: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当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如本班学生

7、的作文水平较差,很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特殊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二、复习的措施1、作文方面。根据课本编排的依次,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纳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擅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2、背诵。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3、阅读。能借

8、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敬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4、句式的变换。本册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确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陈述句改成比方句;把句子改成拟人句;对句子进行缩句;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将句子写详细等形式。对这些句式,学生理解的

9、不深,经常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会一句,而不能运用规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这些句式的变换一般都有例句,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三、详细支配1、汉语拼音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2、汉字“相识所学的二类字,驾驭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3、词语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

10、思。要留意积累词汇,部分能敏捷运用。4、句子一个句子能清晰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驾驭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相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方、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方,把话写得生动一点。相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冲突等。复习时,要支配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白。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

11、型的转换。5、标点符号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相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6、阅读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敬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7、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

12、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8、写作(1)、根据课本编排的依次,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纳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擅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学问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四、时间支配:12月24日12月25日 拼音、汉字、词语1月4日1月5日 句子、标点符号1月6日1月8日 阅读1月11日1月15日 写作1月 2日 综合复习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