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63534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课题结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小朋友”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矫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 告 府谷县碛塄中心小学“留守小朋友”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矫正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府谷县碛塄乡地处府谷县南部,北与高石崖镇相邻,西靠田家寨乡,南接武家庄乡。碛塄中心小学座落在府谷县南1.5公里黄河岸边的乡政府所在地碛塄村。碛塄乡属于纯农业乡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祖祖辈辈都是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而贫穷。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农民为了变化落后的经济状况,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先后去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些年老体衰的老人和年幼在读的小孩,这些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

2、守小朋友”。 我校是一所乡中心小学,既有在校学生73名,其中留守小朋友5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6%,单亲家庭子女5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小朋友”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尚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她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教师。“留守小朋友”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往往不听监护人的话,甚至有抵触情绪;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爱好不高,不想学、不肯学,学习成绩一般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边同窗

3、和睦相处,且性格上浮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肯与其她同窗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小朋友”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小朋友”与一般小朋友相比,在过错,说谎,袭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某些。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小朋友”身上还体现得相称严重,如果不解决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势必导致小朋友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多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小朋友”身上浮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注重。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

4、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完整的人,规定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行,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干培养出完整的人来。(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规定,规定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小朋友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特别要受到注重和关爱。(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目前教育上,就是要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小朋友的可塑性为这一目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本。三、课题概念的界定“留守学生”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双双进入都市打工,把孩子寄在亲朋好友家里

5、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少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例如我校地处城北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乡及周边乡镇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山区小学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措施、方略,摸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措施。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四、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摸索出仙居乡区域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探寻、优化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措施、途径。 、通过研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

6、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发明能力、生存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本。 3、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长承当,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立奉献力量。 4、通过研究,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的天空,创立和谐校园、温馨家园。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途径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理解仙居乡区域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及其心理特点: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结识和措施;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目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2、因素分析研究()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

7、象形成的因素。()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因素。()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结识及所采用的措施。()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

8、的基本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多种状况及数据,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不断总结,为此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照。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状况,特别是心理现状。 、创立“留守小朋友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引。 六、研究过程、措施及成果 (一)基

9、本过程和措施1、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理解现状,建立档案。、子课题到人,教师人人行动,留守学生个个贯彻。3、针对问题,不断摸索,不断反思,研究对策。4、及时小结,认真总结,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及教学活动设计。(二)调查成果:、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小朋友基本状况。 我校2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56人,其中留守小朋友102人,留守小朋友占的比例为1.。留守小朋友中男生人数为57人,女生为5人,研究对象留守状况调查记录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人; 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与爷(姥爷)奶(姥姥)生活的有6人 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人。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小朋友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姥爷)奶(姥姥)生活

10、的留守小朋友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小朋友人数较少。其中留妈妈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5%。留爸爸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爸爸为主。从留守小朋友的性别记录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小朋友,男同窗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小朋友,女同窗居多;反映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小朋友各年级的分布状况。 一年级9人; 二年级11人;三年级1人;四年级人; 五年级1人; 六年级2人。七、课题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小朋友的影响是多方位的

11、,也是持久的。留守小朋友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小朋友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少,觉得这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固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小朋友,在父母不在的状况下,还面临某些更具基本性的心理问题。(一)留守学生体现突出的心理问题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留守孩子由于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少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少自信。某些不懂事的孩子容易欺负某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使得她们觉得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肯与人交往。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她们在行为上,常常体现出办

12、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窗一起玩耍、游戏。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2、祖辈无端宠爱产生自私心理。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宠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的自私心理。她们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在言行上往往体现为凡事心我为中心,人人为我可以,我为人人则不能。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只要不顺心,就乱发无名

13、之火。教师说她一句,她至少要强辩两到三句。、懒散,茫然,厌学。由于她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2%的成绩优秀和6%的中档偏上,中档或偏下的占2%!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达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有49%的觉得“读书没故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较为普遍。她们往往体现出对学习毫无爱好;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虽然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她人学习。有些胆大的还直接和教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4、形成逆反心理 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逆反

14、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的关爱体验,总是把教师的劝告、批评、告诫当作是“管、卡、压”。当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常常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她们逆反心理严重的重要因素。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她们与其她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同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她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她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进而使她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当她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她们就极有也许走向

15、另一种极端逆反。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自然与父母的关系相对疏远,进而导致家庭关系失调。长期生活在这种已经淡化了的亲子关系中,她们往往对人很淡漠,缺少安全感。如果遇到某些不公正的待遇,例如:人们都觉得她们缺少家教、从而受到某些孩子的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不利于她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她们体现出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的袭击性等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近年来国内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护主体对留守小朋友教育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左右的农村留守小朋友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她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小朋友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一方面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半文盲,没有接受诸多教育,她结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因此,某些老人不仅对有些留守小朋友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并且为某些留守小朋友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另一方面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