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631457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A、蹙眉/促进 莲藕/呕哑 诽谤/绯闻 狼藉/慰藉B、辉煌/凤凰 聒噪/干燥 戏谑/虐待 坍圮/摊位 C、棹桨/掉头 名媛/缓慢 隽永/隽秀 脉脉/血脉 D、熨帖/熨斗 绸缪/绸缎 福祉/扯皮 肘腋/笑靥 2、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欣逢您六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六十年来,您谆谆教导,信誓旦旦的话语总是传递着正能量;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兵。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

2、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A. 华诞 B.信誓旦旦 C. 莘莘学子 D.栋梁之材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

3、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 B C D二、古诗文阅读:(33分)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贾诩论战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

4、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 华佗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

5、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日:“胎巳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

6、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5、下列实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A、必国内有故。 故:变故B、太祖比征之, 比:连续C、人亦不自寤 寤:睡眠D、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就:任职6、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A、大败而还。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 B、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C、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 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D、何其反而皆验也?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7、下列全都表明“因势利导”的一项:不可追也,追必败。促更追之,更战必胜。不汗,后三日死。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A、 B、

7、 C、 D、8、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贾诩在谈论追与不追败兵问题时,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说明了:“世变时移,变法宜矣”的道理。B、张绣第一次追逐曹军,大败而还,是因为他不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C、华佗年龄将近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这是因为他懂得养生之道。D、华佗用药不过几味,针灸不过1-2针,艾灸不过7-8,真正的神医并不完全借助于多种药物或多种器械。9、翻译下列句子:(10分)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2分)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4分) (3)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4分) 10阅读

8、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3分)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1、补写出下列名言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苟非吾之所有, 。唯江上之清风, 。(苏轼赤壁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杜牧阿房宫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6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 蒋信伟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

9、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 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换句话

10、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互相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的产生,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份媚俗求利。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

11、份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选自文汇报)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12、)( ) (5分) 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D.手机文学就像点心一样,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E.手机文学在某些状态下也会变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13.对手机文学“幽默”“讽刺”“灵动”三种特性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幽默”“讽刺”“灵动”相辅相成,是手机文学的根本特性。 B.手机文学惯用讽刺手法,正在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缺乏幽默和灵动。C.灵动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必须与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手机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味。D.当前手机文学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追求幽默、讽刺、灵动的结果。14.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4分) 15.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 (4分) 四、文学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