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63115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设计)题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班 级:2010级通信技术一班姓 名: 卢 映 双 学 号: 2010030858 指导教师: 陈 俊 秀 时间: 2013 年5月20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班级2010级通信技术一班姓名卢映双学号2010030858设计(或论文)题 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指导教师姓名陈俊秀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讲师设计根据、内容、技术要求,主要设计方法(或步骤):先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况,然后对其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展望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几步完成:第一部分,第一章,

2、即引言,一般包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论文的组织构架。第二部分为重点,从第二章开始先简单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况及特点,重点分析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最后讨论其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总结,对本题目的完成情况做个总结或展望。写作要求:1、收集的资料、数据要求真实正确;2、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中心思想要求鲜明;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图表要求科学规范、合理整洁;4、内容要求详实,语言简洁流畅,逻辑性强;5、格式和字数等其他要求按学校规定完成。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胡可刚, 王树勋, 刘立宏.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2005, 23 (4)2 谢显中. 基于TDD 的

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曹达仲. 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宋燕辉,刘博.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庞宝茂,移动通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 张玉艳,于翠波,移动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 杨大成,CDMA2000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8 尤肖虎,曹淑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展望现状与展望,电子学报,1999.9 摩托罗拉工程学院,CDMA2000-1X网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0谈振辉,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演进趋势,电信科学,2000.要求完

4、成时间2013年5月注:本表在论文开始前,由指导教师填写。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卢映双内容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 电信业必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本文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各种技术主要对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系统

5、概述,包括其特点、演进历程、关键技术和网络机构。接着阐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概况及特点。而刚出来的4G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它是不可忽视的,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又一次的革新。本文重点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应用现状主要是对CDMA中MSPSTN呼叫流程的阐述,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移动通信;3G;CDMA;发展;展望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2第一节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况21.1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21.2现代移动通信的特点2第二节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方式32.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32.2移动

6、通信技术的工作方式6第三章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之CDMA8第一节 CDMA技术的概况81.1 CDMA技术的概述81.2 CDMA技术的特点81.3 CDMA技术的演进历程9第二节 CDMA技术102.1 CDMA的关键技术102.2 CDMA网络结构142.3 CDMA的应用之呼叫流程16第四章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20第一节 多层无线技术有效互补20第二节 核心网络一体化、接入层面多样化20第三节 移动通信业务应用综合化21第五章 总结22致 谢23参考文献24第一章 引言在过去发展的30年中,移动通信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随着21世纪的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

7、移动通信技术大发展势不可挡。随着电信业的再次重组,中国电信市场正在崛起三家大型全业务运营商。把各自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通信业的发展,是各运营商的共同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都需要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契机,大力发展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业务。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每天手里拿的手机就有GSM通信系统,或是CDMA通信系统,而CDMA通信系统是通信系统中所提供的语音编码技术,其通话品质比目前的GSM好,而且可以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的噪音降低,使通话更为清晰。近年来3G技术已经发展越来越成熟,3G网络为各种业务提供了更多资源。本文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关键

8、技术,主要介绍了CDMA2000系统,意在更好的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通过对CDMA2000系统特点、系统图以及实际应用的叙述,来进一步掌握CDMA2000系统的精髓。最后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通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第二章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第一节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况1.1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截止目前2013年,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有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的发展。蜂窝电话系统、宽

9、带 wireless access 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都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通信业的发展在一定层面上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定义:现代移动通信是指在通信中一方或双方均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1.2 现代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系统。移动台有用户直接操作,因此要求移动台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便、安全。移动通信和固定

10、通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 移动通信具有多径衰落现象、多普勒效应、远近效应和阴影效应。(5)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6)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第二节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方式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图2.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

11、,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图2.2 1G产品 图2.3 1G产品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

12、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图2.4 2G结构图 图2.5 2G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

13、话音和中低速数据, 码率为384 kb/ s (局域网可达2 Mb/ s) , 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 (第二代移动通信) 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2 Mb/ s 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 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步目标是10 Mb/ s 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 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 码) 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

14、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

15、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 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传真,数据,多媒体娱乐和全球无缝漫游等。NTT和爱立信1996年开始开发3G(ETSI于1998年),1998年国际电联推出WCDMA和CDMA2000两商用标准(中国2000年推出TD-SCDMA标准,2001年3月被3GPP接纳,起源于李世鹤带头搞的SCDMA)第一个3G网络运营于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