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6308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摘 要非法人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不容忽视,各国的有关立法和理论也不尽相似,但赋予其以完全的民事主体资格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也是必要的。其具体制度的制定要稳健而有效,不能滞后或超前。 核心词非法人组织 法律地位 民事主体资格 一、概述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国内法人制度已经成型并且有了不久的发展。但与此同步,另一类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民事关系主体的非法人组织却没有得到法律的注重。同步在理论界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对其进行阐明。本文试从如下某些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一)定义及性质 非法人组织在德国也称为DernchtrechtsfahieVere

2、in,即“无权利能力团队”。而在国内一般称之为“非法人团队”或“非法人组织”。有关非法人组织的定义,国内学者一般觉得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体。台湾学者王泽鉴觉得,就性质上来说,非法人组织(在台湾称为“非法人社团”)与社团是没有本质差别的,由于两者都是多数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的目的为组织的。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非法人组织没有获得法人的资格。尚有学者觉得非法人组织与法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其上级机关或社员的个人财产来清偿债务。(二)分类 国内民法通则没有对非法人组织做出系统的规定,只是很粗糙的规定了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以及公司之间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联营组织体,

3、没有对其做出相应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其她组织(笔者觉得即为非法人组织)涉及:(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公司、合伙组织;(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公司;(3)依法登记领取国内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伙经营公司、外资公司;(4)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领取社会团队登记证的社会团队;(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公司;()符合本条规定的其她组织。 国内学界对非法人组织的分类一般如下:第一类是非法人公

4、司,涉及非法人私营公司、合伙公司、非法人集体公司、非法人外商投资公司以及公司集团;第二类是非法人公益团队,涉及非法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队等;第三类是其他特殊组织,涉及筹建中的法人组织、债权人会议以及清算组织等。总的来看,无论法律还是理论对非法人组织的分类都是受到了法人理论的公法人和私法人的划分措施,不甚科学。而台湾地区学者对此的分类就比较明晰。觉得非法人组织涉及正在成立的社团、无权利能力的社团和合伙三类。这是根据目前已经较为普遍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划分理论来对非法人组织进行的分类,可以从总体上进行更好的把握。 (三)历史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最早浮现非法人组织的地方应当是中国。早在春秋战国

5、时期国内就产生了共同经商的事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合伙在西方,古罗马的初期,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同业行会、俱乐部及宗教的、军人的、互助的团队颇类似于非法人组织,但它却无法律上的独立人格。较早对非法人组织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典是89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该法典的规定也影响了诸多大陆法系国家,于是,非法人组织的立法和理论逐渐兴起。同步受德国法影响,非法人组织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也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理论的通说。而就其来源和推动力上看,非法人组织的浮现其实还是来源于法人“团队人格”理论的推动,但其更深层的本源则在于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促使人和财产的集合以谋取更大的经

6、济利润和发展社会经济,它使得大量组织不断产生,因此各国都对法人的条件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于是不符合法人条件的非法人组织便因人为的分类而产生了。(四)特性 就国内学界的理论来看,一般觉得非法人组织具有如下几种特点: 一方面,非法人组织具有人合性。非法人组织的成立是建立在其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基本之上的,这些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人身依赖关系,一旦这种信任和依赖关系破坏,那么非法人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 另一方面,非法人组织具有一定的财产和经费。非法人组织虽然具有人合性,但为了实现其作为一种团队的目的,它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或者经费,如合伙人的共同投资、非法人社团成员的会费等等。这些财产与非法人组织

7、成员的个人财产相联系,但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合伙财产在合伙存续期间不能规定分割。再次,非法人组织有自己一定的经营范畴。各国大都规定非法人组织进行登记,同步拟定其经营的范畴。在国内,非法人组织的经营范畴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规定。 此外,非法人组织不能完全独立承当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与法人组织的重要区别是非法人组织不能像法人那样可以独立承当民事责任。由于非法人组织没有完全独立的财产和经费,因此,当其负债时,如其自身拥有财产和经费,则由自身承当;如其自身所拥有的财产和经费局限性以清偿债务时,则由其出资人对其所欠债务承当连带清偿责任。 二、各国及地区的有关规定以及理论 (一)大陆法系国家 在德国

8、的法律和理论上,非法人组织是与合伙并列的一种组织,正如上文所说,德国人称之为“无权利能力社团”,但在其相应的制度规定上,非法人组织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如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无权利能力之社团得为被告,于诉讼中社团之地位与有权利能力之社团同”,即准许非法人团队作为诉讼主体。尚有897年德国商法典中有关无限公司的规定,两合公司虽然不是法人,但法律亦容许其为诉讼主体。但德国诉讼法上的有关规定却没有得到实体法的支持。德国民法典第54条规定:“对于无权利能力的社团,合用有关合伙的规定。以这种社团的名义向第三人采用的法律行为,由行为人负个人责任;行为人为数人时,全体行为人作为连带债务人负其责任。

9、”可见,在德国实体法上,非法人组织不具有与法人以及自然人同等的民事主体资格。 诸多学者指出,德国民法典对非法人组织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即企图使当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性质的团队登记为社团法人,以便于监督和管理。由于当时的立法者出于对封建宗教的排斥,对与其类似的追求政治、宗教或社会宗旨的团队性组织持不信任态度。同步,诸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而德国的法院也在审判中对非法人组织的案件使用社团的规定,以挣脱上述规定的束缚。但是,迄今为止德国法仍没有承认非法人团队具有权利能力,不承认其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2 在日本,其民法典没有对非法人组织做出规定,而是通过判例拟定了如下原

10、则:1、非法人组织的财产属全体成员“公同共有”,个别成员无持有权,退出时亦无财产分割祈求权;2、非法人组织代表人以团队名义进行交易所生债务由全体成员共同承当,并仅以社团公同共有之财产负责,个别之成员(涉及代表人)不直接承当债务和责任;3、在财产权的登记方面,不容许非法人组织以社团名义或以附有该社团头衔的代表人名义进行登记,只容许代表人以其个人名义为其信托登记等等。3由此可见,日本的判例承认了非法人组织财产的相对独立性,这就突破了德国相应的制度,做出了创新。但同步却又不容许非法人组织拥有书面上独立的财产权,这是极其矛盾的。这一点也反映出日本在非法人组织的有关法律制度上仍然不够成熟。而最引人注目的

11、是法国的有关规定。法国978年第9号法令重新修订法国民法典,规定合伙自登记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这在大陆法系可谓独树一帜,因此法国的做法也被诸多学者认定为是非法人组织法人化的范例。 (二)英美法系国家 在英美法国家,原本就不赞同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关系的二元主体构造,它们注重法的实用性,讲求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其法律不讲求主体形态的法定性,而是以宽容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发明。因此在美国,统一商法典和各州的法律都将合伙视为法人的一种,规定合伙可以像法人同样拥有自己的动产和不动产;可以像法人同样破产;固然,还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起诉应诉。有的美国学者甚至觉得,合伙和公司都是法人,只但是是不在同一层次上的

12、法人。在法律和理论的推动下,美国的合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也浮现了多种形式。但在英国,二十世纪初,英国的民事立法原则规定:非法人社团,以无法律上人格为原则。但是其民事诉讼法又规定:其(指非法人组织)财产受刑法规定之保护,在其财产之限度内对职工与雇佣人执行职务上的过错行为负补偿责任,这阐明英国法也承认非法人组织的诉讼地位。 (三)台湾地区国内台湾地区民法典同样未对非法人组织做出规定。台湾“民事诉讼法”第40条第3项规定:“非法人团队,设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有当事人能力。”在台湾理论界,学者一般承认非法人社团而不承认非法人财团的存在。如上文所言,台湾理论将非法人组织分为三类,并且非常强调非法人组

13、织与合伙的区别,觉得:非法人组织可以独立于其成员的意思,构成独立单一体,而合伙则是合伙人个人意思的集合,在实质上来说仍然属于个人的意思;另一方面,非法人组织不因社员变更而受影响,具有很强的团队性,而合伙人的变更则有严格限制,由于每个成员的退伙或外部人员的入伙都会对合伙组织产生存在或解散的影响;此外,非法人组织的社团财产也具有独立性,与成员个人的财产相辨别,而合伙的财产则是个人财产的集合4.可见,台湾的法律只是在不得不规定的程序法方面做出了与立法主流同样的规定,也即承认非法人组织独立的诉讼地位,但在实体法方面仍然踌躇不决。而其理论界也没有对此做出有成效的建议。 (四)国内大陆有关非法人组织,国内

14、民法通则同样没有做出规定。只是列举了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以及公司之间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联营组织体。而其在对合伙的规定中,将其定义为“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合同,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就国内的规定来看,其中“合伙”二字的同语反复且不说,在性质上来看,它只是将非法人组织归为“合同”,而没有明确其组织体的性质,同步更没有明确其民事关系主体的资格,可以说予以了其非常低的法律地位。而在提交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讲:民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人、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第二条调节范畴明确规定:民法调节平等主体

15、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仍然没有就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提出解决的方案5 另一方面,国内其他法律则不同限度的赋予了非法人组织以民事关系主体的资格。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她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结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在这里的“其她组织”,显然可以成为民事关系的主体。此外,著作权法、国家补偿法、公司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均体现了同样的理念。而在诉讼法方面,国内两大诉讼法明确予以其以诉讼主体地位。国内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她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她组织觉得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根据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上规定表白,国内也已采用立法形式明确了非法人组织的诉讼主体资格,但民法通则作为调节私法关系的重要法典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有关非法人组织,国内理论也是尚未形成定论。以合伙为例,国内理论界有如下观点:第一种观点坚持民事关系主体二元论,觉得合伙是合同的一种,实质上仍然属于自然人一类,不能赋予其以民事主体资格。另一种观点则觉得,非法人组织应当与自然人和法人并列而成为“第三民事主体”6尚有学者觉得,合伙可以作为民事主体从事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