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卧位及病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262855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卧位及病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见卧位及病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见卧位及病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卧位及病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卧位及病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卧位及病种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求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正确的卧位对减少疲劳、增进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 各项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舒适卧位基本要求:A、卧床姿势:尽量符合人体力学要求,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关节 维持正常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空间。B、体位变换: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2小时变换一次。C、身体活动:在无禁忌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应 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D、受压部位: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E、保护隐私: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遮盖患者身体。一、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1.

2、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见于轻症、术前及恢复期患者)2.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 极度衰弱的患者)3.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 要而采取被迫的卧位。(如肺心病患者被迫端坐卧位)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 .仰卧位:即平卧位。(1)去枕仰卧位:姿势: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 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 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

3、引起的头痛。(2)中凹(休克)卧位:姿势:抬高头胸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抬高下肢, 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3)屈膝仰卧位:姿势: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两膝曲屈并稍向外分开,腹肌放松。适用于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2. 侧卧位:姿势: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 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 增加稳定性。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侧卧与平卧交 替可预防褥疮;臀部肌肉注射(上腿

4、伸直,下腿弯曲)。3. 半坐卧位:姿势:病人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 身抬高与床成30-50(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 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 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 两侧,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可垫一软枕。半坐卧位适用于以下情况:a.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匕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 脏器内,使静脉回心血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 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

5、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 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c.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 腔,促使感染局限;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可防止炎症扩散和 毒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同时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此外,腹 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张力,缓解疼痛,有利伤口愈合。d.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向站立过渡。4. 端坐位:姿势:扶患者坐起,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 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70-80,使病人背部能向后 倚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必要时加床档

6、,保证患者安全。适用于心力衰 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5. 俯卧位:姿势: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 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 查时;脊柱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者;胃肠胀气导致腹 痛时,使腹腔容积增大缓解腹痛。6. 头低足高位:姿势:病人仰卧,将软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 用支托物垫高15 30cm。处于这种体位患者会感到不适,因此不宜长时间使用, 颅内高压者禁用。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术, 有利于胆汁引流;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

7、 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7. 头高足低位:姿势:病人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 30cm或视病情而 定,床尾横立一软枕。适用于颈椎骨折患者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减 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颅脑手术后患者。8. 膝胸卧位:姿势: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与床面垂直, 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促进产后 子宫复原。9. 截石位:姿势: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台 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产妇分娩。三、变换卧

8、位: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压疮;呼吸 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还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等。1、协助患者移向床头:(1) 目的:协助滑向床尾而不能自行移动患者移向床头,使之恢复正常、舒适 体位;满足患者身心需要。(2) 方法:一人协助法:摇平床头,放下近侧床档,轻轻揭开盖被(根据季节 调节室温),将枕横立于床头,嘱病人双手上举反拉床头作为引力,双脚踩在床 面作为支点,护士一手伸进肩下,一手托患者大腿根部,在护士抬起患者躯干时, 请患者同时请其用力挺身上移,移回枕头。拉起床档,协助患者睡卧舒适后离开。 两人协助法:一位护士摇平床头,两名护士分别站于床的

9、两侧,放下床档,移去 枕头横立于床头,协助患者屈膝,双手放腹部,双脚踏于床面作为支点,两名护 士的手分别插入病人肩胛下及臀下,相互扣紧,同时用力托起病人移向床头。整 理床单元,拉起床档,根据需要摇起床头、膝下支架,帮助患者睡卧舒适后离开 病室。2、协助患者翻身侧卧:(1)目的:协助不能起床患者更换卧位,使患者感觉舒适;满足治疗、护理需 要;预防并发症发生。(2)方法:一人协助法:护士拉起对侧床档,轻轻揭开盖被(勿暴露病人), 把患者的肩部、臀部移向近侧床边,用于扶住患者的肩、臀,轻轻推患者翻向一 侧h然后按侧卧位姿势(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上面的腿 弯曲,下面的腿伸直)摆好患

10、者肢体,垫上软枕支撑患者,拉起近侧床档,协助 患者睡卧舒适后离开。两人协助法:两名护士站于床的两侧,拉起一侧床档,置患者双手于腹部,协助 双腿屈膝,然后两人转至同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和腰部,另一人托起臀部和大 腿根部,同时抬起移至近侧,协助患者翻身侧卧,然后按侧卧位姿势摆好患者肢 体,垫上软枕支撑患者,拉起近侧床档,协助患者睡卧舒适后离开。3、轴线翻身法:(1)目的:协助脊椎损伤、手术、颅骨牵引、髋关节术后的病人床上翻身,预 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预防压疮,增加病人舒适感。(2)方法:一人站于床头,两人站于病人将要翻向的一侧,最后一人站于另一 侧,放下床档,移开枕同时揭开被子,四人同时用力,

11、将病人平移至翻身的对侧(保持患者头、颈、肩、腰、髋在同一水平面);第一位固定头部,并沿纵轴略 牵引,第二位双手分别置于肩、髋部,第三位双手分别置于腰、大腿根部,第四 位扶住病人小腿,同时将病人翻转。再由第四位检查患者皮肤,依次垫软枕于背 部、头下、两膝间、足跟下方。盖好被子,拉起床栏,询问病人无需要后离开。4、变换卧位时注意: 节力原则: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 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两人翻身时动作协调、轻稳。 观察病情与受压部情况,根据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做好交接。 特殊情况:对有各种管道或输液装置者,应先将管道安置妥当,翻身后仔细检 查;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采取轴线翻身,翻身后检查牵引 方向、位置、牵引力;颅脑手术者,应取健侧或平卧位,头部不可剧烈翻动;石 膏固定者,应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肢体血运情况;一般手术者,先检查敷料, 如需敷料污染、浸湿,应先更换再翻身,伤口不可受压。四、有效咳嗽指导:1、改变姿势:使分泌物流入大气道便于咳出。2、鼓励患者做缩唇呼吸:引发咳嗽反射。3、病情许可下增加患者活动量:利于痰液松动。4、双手稳定按压胸壁下侧:提供坚实力量有助咳嗽。5、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置 软枕并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两手抓紧支撑物, 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