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62532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篇一:关于云南昆明的美文】一昆明有“春城”之称。这有着充足的理由。昆明海拔高,纬度低,阳光照射强,雨量充沛,是一座花卉常开、气候宜人的城市。所以无论身在昆明何处,都给人周身舒畅的感觉。明代杨慎说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不虚言的。然而,历史的确存在着误会。在人们的潜在印象中,昆明因地处西南一隅,一直是个荒蛮之地,令人谈之色变的烟瘴之地。比如,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离昆明不远的“七彩云南”据说是当时安营扎寨的地方。实际上,在遥远的战国时,楚人庄蹻即在此建立了古滇国,南诏国与大理国的五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东都的所在地。昆明从元朝开始完全并入

2、中原王朝,同时也进入了它的发展繁荣期。正因为这些,围绕着大自然馈赠的滇池,丰富的历史人文便开始在这里快速形成、大量汇聚。这没有什么不好。就像戏剧内容的起始,正面人物总要遭受一些挫折;就像一些莫逆之交的友情,正来自于“不打不成交”。对很多事物而言,如果上来就是洞彻见底的清水一汪,直观倒是有了,却少了慢品细咂、意味幽远的感觉。二昆明的景致,首推滇池。打上一辆“云a”牌出租车,向着早有耳闻却未谋其面的滇池奔去。离得还很远,早已看到水天相接的光亮亮的水域,这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情形。据资料显示,滇池长约40公里,宽约8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就这,还是经过近几十年围湖造

3、田缩小了的,过去一直有“五百里滇池”的说法,面积就更加广阔了。滇池被称作昆明的母亲湖。昆明的四季如春当然与海拔、纬度等等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滇池这个天然的“空调”。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有几个内陆城市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和殊遇呢?走在滇池边的海埂公园,可看到有快艇在穿梭,有大船在游弋,更多的则是或匍匐水面或上下翻飞的红嘴鸥。作为内陆城市的昆明竟然有海鸥,这实在是一个奇迹。那是1985年的事情了,冬季即将来临,西伯利亚红嘴鸥本来每年这个时候会飞越昆明,到更远的南方海域去过冬。不知为什么,这次却有红嘴鸥选择留在昆明,此后逐年增多并固定下来,很快成为了昆明一景。不少人正在给红嘴鸥喂食,有的拿在手里

4、等待着红嘴鸥来食,有的将食物抛向空中,引得一群红嘴鸥飞过来准确地衔在嘴里。与昆明拥有滇池一样,今天能看到红嘴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红嘴鸥的归期一般是三月底四月初,而我正处于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再晚几天就肯定看不到了。滇池的风很大。已经到了离开的季节,众多红嘴鸥还在成群结队地起飞着、旋转着、俯冲着、鸣叫着,蔚为壮观。也许,这正是它们对“冬都”滇池的肯定和依恋吧!三来到滇池,大观楼是必去之地。中国有好几座历史名楼,大观楼也是其中之一。大观楼是一座四角飞檐的三层建筑,周围植满了名木花草,有亭阁、假山、小桥、流水相连缀,景色是非常秀美的。中国古代的名楼往往并不代表建筑本身,而与当时的政治历史有关。大观楼

5、建造时正处于康熙年间,清王朝建立的时间还不太长,吴三桂叛乱刚刚被平息,地处偏远的云南需要快速安定下来。巡抚王继文建造这座大观楼,目的正在于吸引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安抚人心,稳定社会。名楼之为名楼,岳阳楼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黄鹤楼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诗,大多以文以诗出名,只有大观楼是因了一幅长联的出现。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

6、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翁的这幅180字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好像一篇滇池的游记;下联记述云南的历史,更似一篇读史的随笔。全联就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诵之朗朗上口,品之妙语连珠,悟之直透神邃。与杨慎临江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样,长联有着超越时空的深刻感悟。180字间,分明展现了一个比大海、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这胸怀包容了草与花、山与水、人与事、诗与史,包容了千年往事万古云烟,更包容了卓绝的品质和无限的情怀。所以,当有人试图篡改其中不合主流的思想以替代原有的

7、长联时,反而造成不少笑话,更扩大了孙髯翁长联的影响。所以,当后人争相仿作,产生了如四川青城庙394字长联、武昌黄鹤楼350字长联、汨罗屈原庙408字长联,以及重庆江津临江楼更长的1612字长联时,由于在意境、胸怀上只能望其项背,这幅长联一直被推崇为“天下第一长联”。这更加证实了我们日常的一些看法。大凡天下形胜,既在于景致,更在于其历史人文的深刻积淀。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中彰显出非凡与魅力,令人敬之仰之、叹为观止。四昆明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不耍西山,等于没到昆明。对这样的话,我总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它往往只是带有夸大成分的广告语言。可来到西山,发现它绝非什么溢美之辞,而是一种实至名归。其实,在

8、大观楼上,在滇池边,就已经望见了西山。从远处看,西山好像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女仰卧在滇池西岸,头部、胸部、腹部、腿部历历在目,所以西山又叫“睡美人山”。西山北起碧鸡关。碧鸡关,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它是历史上西出昆明的必经之路,是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地。从地图上看,即使今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的广大铁路、昆楚高速,也是从它的身边通过的。这实在是个漂亮的开头。西山胜景最有名的是龙门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是佛教雕刻不同,昆明西山是典型的道教石窟。在步步升高的悬崖峭壁间,三清阁、玉皇阁、龙门、天台,以及凤凰岩、慈云洞、云华洞等众多建筑和洞窟林林总总、枉曲盘旋。尤其站在龙门之上,上倚千仞石壁,下临万丈深渊,广阔的

9、滇池与铺排的昆明城区尽收眼底,就更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和享受了。西山还有两座有名的佛教寺院。华亭寺是昆明地区最大的一座寺庙,自元末创建以来曾几次毁建,现存建筑是1923年由虚云大师主持重建的。虚云大师是禅宗泰斗,曾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兼承禅门五宗,信徒达到数百万之众。对于华亭寺,这不能不说是它的一种幸运。另一座寺庙叫作太华寺,位于西山最高峰太华山的山腰。从建制上看,太华寺与一般寺院没有太大区别,关键在于山门外的一株老银杏,据说是由明惠帝朱允炆所植。朱允炆流亡云南当然只是一种说法,但这种疑似的证据实在不少,太华寺的民间传说也算是为这种说法又添加了一个重要的筹码。朱允炆来没来西山,我们不能妄

10、下结论,反正徐霞客来了。徐霞客不仅来了,游遍了西山,还写下了游太华山记。我今天的行程当然也囊括了西山的重要景点,但我是汽车、索道、电瓶车一起上才完成的。与徐霞客的徒步相比,既有内心的惭愧,更有对古人的敬佩。西山,这是茶马古道的西山,这是徐霞客的西山,这是佛教的西山,这是道教的西山。一片并不太大的山域,竟然挤进了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贸路线,挤进了一个最伟大的旅行家,挤进了影响至深的两大宗教!这与密密匝匝的西湖历史人文极为相似,面对着面,背靠着背,肩并着肩。五即使这样的人文荟萃,西山好像觉得还是不够。过去只知道聂耳是昆明人,在来西山的公共汽车上,才听一位当地老者说聂耳的墓地就位于西山。西山是热闹

11、的,可就算再拥挤,也要接纳这位优秀的昆明游子。聂耳墓位于太华山与三清阁之间。远看,墓园好像一把巨型的小提琴,墓穴就处在发音的位置上。聂耳墓的旁边是聂耳纪念馆,陈列着聂耳曾使用过的留声机、吉他、笛子等遗物。聂耳是1935年在日本藤泽市的鹄沼海滨游泳遇难的,时年只有24岁。一般人都知道,聂耳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者,可大多数人恐怕并不清楚,这首慷慨激昂、雄壮有力的歌曲仅仅创作于此前三个月。在聂耳墓的背侧,镌刻着郭沫若的聂耳墓碑文:“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当聂耳谱写这首曲子时,他一定不会想到,这将成为他音乐生涯的绝唱,这首歌在若干年后会被称作“国歌”

12、,他将是“国歌之父”。我想,聂耳一定是天才的。如果不是天才,他就无法洞察并清晰地展现出我们民族最本质的强音;如果不是天才,他就无法在那样短暂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绝大多数人奋斗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可造物主总是无情的。他不把完美留给人间,他在把天才降临给人们的同时,又匆匆把他们收回,只给人们留下天才创造的作品,让人们去欣赏,让人们去痛惜。关于聂耳墓究竟是真墓或者只是衣冠冢,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聂耳哥哥聂叙伦的澄清,才算真相大白。原来,聂耳的骨灰1938年就已经葬在了西山。但因当时形势复杂,为保护墓地才谎称是衣冠冢。没想到这个“烟雾弹”的效果过了头,直到很多年后人们还都以为西山墓是聂耳的衣冠冢。

13、在聂耳汉白玉的雕像前,不时有人庄重地向“国歌之父”献上一束束鲜花。一个短暂的生命,因为一首歌而永远年轻永远活着。六一个区域,一个地方,决定其整体水平的有两个因素:文化底蕴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所以,应该来说一说仇和了。近些年的昆明发展,如果不提仇和,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来到昆明的仇和,依然是素有的大刀阔斧。第一件事是“治吏”。从公布各级官员联系方式、“瞌睡门”、突击检查110指挥中心,到派出所只留三名警察其余全部上街,老百姓普遍反映,衙门好进了,脸色好看了,效率提高了。这是典型的“鲶鱼效应”。在“懒、庸、散”的某些单位和部门,仇和就像一条快速游动的鲶鱼,冲进这个昏昏欲睡的沙丁鱼池,放了几把

14、火,吓得所有沙丁鱼都惊醒过来,变了个活法。其次是城市综合治理。滇池治污已经很多年了,可就是不见什么成效,而昆明因交通拥堵,与北京、广州并列成为全国三大“堵城”之一。更令仇和奇怪的是,以昆明植物多样性的条件,竟然多年都没能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仇和的办法很简单。“治滇”上“治湖先治河”,彻底斩断污染源,滇池水质明显好转;“治绿”上让城建、园林等部门人员全部上街种树,一年完成了多年的任务;关于“治堵”,就是修二环路、建高架桥,原本三年的工期也在一年内全部完成。什么叫效率?这就叫作效率。当有人拿着书本照本宣科地大讲提高效率的理论体系时,当有人开会慷慨激昂在工作推动上却没有什么真招时,仇和用自己的实际行

15、动,给这些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效率管理课。稍微麻烦些的是城中村的改造。昆明城中村的密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罕见的,谁都知道城中村的拆迁改造是“天字号难题”、“最难啃的骨头”。但仇和仍然决定捅一捅这个“马蜂窝”。其间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困难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但当村民变成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匮乏的村舍变成现代化的小区时,人人脸上都开始洋溢着不可掩饰的笑容。记得两年前去江苏宿迁,夜晚在大街上溜达时与一报亭主攀谈。报亭主说:“仇和在宿迁时,在城市街道改造上搞“三纵三横”,当时因拆迁弄得乌烟瘴气,我们都骂他;可当仇和离开了,走在舒适宽敞的大街上,我们又开始怀念起他来。”这就是仇和,一个在沭阳、在宿迁、在昆明创

16、造了“仇和新政”、“仇和现象”,并把它无私无畏强力推行实施的仇和。七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思想的境界,是精神的标高。一个城市如果只有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没有文化底蕴,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而一个城市如果只有历史人文,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总让人觉得有些虚飘,文化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文化解决的是心灵的问题,行政解决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昆明作为一座历史人文丰厚的城市,由于仇和的到来,部门风气为之改善,城市环境为之提升,民生问题为之解决,这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这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所以,昆明的滇池、大观楼、西山虽然令人着迷,可当我听昆明的同学说前些年离滇池还有半里地就闻到臭味不愿前行时,听出租司机说街道两边的很多树木都是仇和来昆明任职后种植时,这同样让人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