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625317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知道,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故事又给百草园增添无限的神秘色彩。我们读过课文,你一定知道是谁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有四篇文章中提到过长妈妈,其中还有一篇回忆性散文专门写长妈妈,那就是阿长与山海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长与。(板书:阿长与山海经)对于作者鲁迅我们应该不陌生了吧。二、作者简介鲁迅(师板书)教师:谁能简介一下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2、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三、检查预习师:同学们对鲁迅比较了解了,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把握!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给大屏幕中红色的字写出拼音(憎恶、粗拙、诘问、惧惮、疮疤、震悚、骇人听闻、哀悼),注意只写拼音,不写汉字。(学生在笔记本给相应汉字的注音)师:现在根据大屏幕所给出的答案,自己订正一下。师:下一个环节,根据你刚才写的拼音,再写出相应的汉字。(学生在笔记本书写相应汉字)师:现在根据大屏幕所给出的答案,自己订正一下。课下大家把错的再写3遍。字词要拼准写对,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四、初读课文 初识阿长师:刚才我们对山海经

3、这部书已是略知一二了,那阿长又是谁呢?(导入二: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浏览课文并筛选出相关信息为阿长建立一个小档案(说一下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过一会,我们看谁能把阿长的情况介绍得全面准确。开始!(学生读课文)师:那来看一下阿长的基本情况,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叫做什么姑娘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叫她长妈妈,我憎恶她时也叫她阿长。)师:反正绕来绕去,她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什么阿长在这个世界是走了一遭,连个真实的姓名都没留下?(没什么人记得她,普通卑微,不被人重视。)师:其实,在鲁迅的作品里这是常见的现象。比如阿Q,一听

4、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再比如孔乙己,听着倒像是个人名,但实际上这也仅仅是一个绰号而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普通得、卑微得连个名字都没有。阿长的外貌和家庭情况文中倒是有所体现,谁来说一下?(有一个过继的儿子;青年守寡的孤孀。)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下阿长的家庭,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阿长是一非常不幸的人。谁来说一下她的职业?保姆。五、再读课文 读懂阿长师:文章开头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那今天,大家也不妨“阔气”一把,假如你也要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开始。

5、(生读课文)师:愿意聘请阿长的请举手。生举手。师:相当多,看来阿长还是很有人缘的。不愿意的请举手。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师: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同意,那我们先来问问同意的同学吧,你为什么愿意?她做了一件什么事让鲁迅记忆深刻?(给我买三哼经)师:三哼经也就是刚才我们看的山海经。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包含着深情,写得确实精彩。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19到29段,读完后,我找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只有读得认真才能答出问题,只有读得仔细才能答得精彩。开始!生读师:谁能告诉我,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能回答吗?不能,文中没写。师:那我们不妨再现一下阿长买书的过程,假如你是阿长,(指定一名学生)你走进了一家书店,

6、售货员就要问你了:“请问你要买什么书呀?”生:我买“三哼经”。师:“三哼经”?稀奇,没听说过,你到别处去看看吧!于是你(指名学生)又走在了大街上,东找找西找找,终于又找到了一家,售货员还是要问呀,请问你要买什么书?生:三哼经。师:“三哼经”?我们这里只有三字经,没有“三哼经”,您到再到别处问问吧。(稍顿)看来,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是买不到书的。于是阿长就得想办法,谁来给阿长出出主意?(阿长对售货员描述三哼经里的内容,如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做眼睛的怪物)师:真聪明!通过书名买不到可以描述书中的内容。大家不要认为阿长什么都不知道,她对山海经还是有所了解

7、的,不信请看第22段。注意听我读,听听我读得有没有问题。(师读,故意删掉“太”“连”“向来”“都”。)我读得有问题吗?(没说“连”“太”“都”“向来”。)师:我觉得去掉这几字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啊,谁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太”“连”“都”变现出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慕,“向来”表现出阿长对我的关爱)师:作者对阿长来问山海经的事情不以为意,但也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心里所有的心事都对她说了。阿长肯定也细细地记着迅哥的话,于是当她走进书店买书时她就可以向售货员描述书中的内容。售货员听后,可能会说:“有这么一本书吗?我找找看吧!”找来找去,这本书到底找到了没有呢?(找到了!)师:于是阿长终于得到了这部

8、书,那阿长会有什么心情?(高兴)。师:于是阿长一见到迅哥儿,就将这书递给了他,高兴地说生齐读: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师:我觉得,高兴之中还颇有些自豪啊!我们再尝试读一下。生读师:读得很有韵味!这本书质量如何?(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怀,眼睛是长方形的。)师:那这样一本书,鲁迅为什么还称之为“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鲁迅太想得到这本书了。)师:阿长满足了我的愿望!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书虽粗拙,但它饱含着阿长对我的爱。正是体会到了这种爱,所以当迅哥接过这本书的时候,引起了他心中极其强烈的反应。让我们齐读25、26段。生齐读25、26段师:大家读得很通顺,但我觉

9、得大家还没有读出迅哥的惊喜和震憾,大家是否可以在第25段合适的位置加入一些语气词来表现那种惊喜?大家尝试一下。生: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哇!真得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2、长毛的故事(过渡语)师: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于是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板书:新的敬意)既然有新的,那肯定就有旧的了,请大家浏览13-17段,说说幼年的鲁迅在什么时候还对阿长产生过敬意?(阿长为我讲长毛的故事。)师:为什么听了长毛的故事就产生了敬意?(只要她站在城头上,炮火就放不出来了,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师:阿长说,

10、只要她站在城头上,炮火就放不出来了。这可能吗?同学们觉得呢,这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阿长有些迷信)。3、谋害了我的隐鼠师:我们认为阿长的讲的长毛的故事不可思议,当然,童年的鲁迅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他反而认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并对阿长有了“特别的敬意”。(板书:特别的敬意)但这种敬意后来就完全消失了这又是为何?生: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4、阿长的其他缺点(过渡语)师:阿长做过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怪不得刚才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聘请阿长做自己的保姆。请大家浏览3-12段,说说阿长还有什么缺点。(睡觉摆“大”字形,占我睡觉空间;说话喜切切察察;爱打小报告;知道许多规矩,最烦琐的是吃福橘)师:吃福橘这

11、一部分写得比较详细,作者把吃福橘称之为“元旦辟头的磨难”。我们浏览7-11段,来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磨难。(生浏览看课文)师:有一个地方,我感到奇怪,“第二天(我)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为什么阿长能把时间拿捏得这么准?(阿长认为这件事很重要。可能是阿长早已在我的床前等了很长时间了。)师:阿长也不轻松啊,为了这一句吉利话,你看,她先是极其郑重地交待,而后等到我醒,立刻伸出胳膊按住我,惶急的看着我,又有所求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最后又欢喜地笑将起来并准确地将福橘塞到了我的嘴里。阿长信神,重运气,在那个年代,冥冥中的神灵或许是唯一的一种安慰,一种寄托。她的愿望是

12、朴素而美好的,只不过是一年到头顺顺溜溜)师:但是当时,作者是感到不耐烦的。(板书:不耐烦)至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大家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他到底是批评阿长还是怀念阿长?(是怀念)六、领悟感情 怀念阿长师:既然是怀念,为什么还写了她这么多的缺点?(欲扬先抑的手法。)师: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无名无姓,无丈夫,无儿女,孤苦无依,但从本文来看阿长是善良的、朴实的,是有情有义的,是富有爱心的。我们不知道阿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是什么情形,但今天,我很想给阿长写一幅挽联,我想了一

13、句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板书),大家能否对出一个下联?生:有爱有亲有真情(生鼓掌)生:有爱有情有关怀(生鼓掌)请两名同学把对联写在黑板上。师:我想,假如阿长泉下有知的话,她肯定会对我们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阿长的特点;假如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他肯定也对我们写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不也是深情地呼告吗?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生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师: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长妈妈的魂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鲁迅先生的魂灵!下课!六、领悟感情 回归生活师:既然是怀念,为什么还写了她这么多的缺点?(欲

14、扬先抑的手法。)师: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没有文化、粗俗、迷信,但同时也是善良的、朴实的,是有情有义的,是富有爱心的。文末,鲁迅先生深情呼告:“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也就是说,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切切察察”“粗俗地睡态”“元旦劈头的磨难”等等,你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作者对阿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比如成年的“我”就会明白,阿长不是故意地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

15、。)(还有“元旦劈头的磨难”,只是阿长对生活一种美好的愿望“顺顺溜溜”,不是迷信,只是一种习俗,和现在春节拜年好像是一样。只是小孩子的心思不在此,所以才觉得是磨难。)(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这和我们小时侯,爷爷奶奶给我们讲“大灰狼”的故事的性质是一样。我们长大后知道那是大人在吓唬我们,但我们都没有责怪爷爷奶奶是多么地愚昧。一方面我们不能苛求阿长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能更为科学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这样的讲的目的更多是希望我们能听话,从她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我”好。)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师:当我再一次重读这篇散文,感触颇多,我写了一小段随笔,与大家分享。雨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那些生活真实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从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妈妈便教会我们走路、说话、做人做事。总觉得那些都很无所谓,听着听着就倦了的东西,谁又会去在乎。渐渐地,我们开始变了,从只会哭闹的孩子变成在幼稚园抢苹果的学生,变成将红领巾视为骄傲的小学生,变成被学科困扰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