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生长素的发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6247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生长素的发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生长素的发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生长素的发现利用生物学史的材料进行探究,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要求,对科学史的材料进行适当地选择和组织,设计好教案。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在本案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通过揭示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从提供的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推测、探究问题,最终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验科学认识是一个不

2、断深化的过程。 老师搜集了有关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的材料,并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他计划在课堂上利用科学史的材料组织学生学习生长素发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观察到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现象,如窗台上的花卉植物。什么样的光线能引起植物朝向光的方向生长呢?”“固定方向的光线。”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怎么才能证明这一点?”“做实验!”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种想法。老师没有对学生的想法作出评价,而是告诉学生早在1880年,达尔文曾用虉草(一种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研究过植物向光性生长,后来其他科学家用胚芽鞘又进行类似的研究。接着老师呈现了这

3、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图 1、图2),并提出下面的问题:“比较这两个实验的条件有何不同?从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讨论,归纳出两个实验的条件只有一点不同,即有无单侧光照射;通过实验可得出单侧光能引起胚芽鞘两侧生长不均衡的结论。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有单侧光照射,植物就会向着光的方向生长。那么,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植物体的哪个部位有关?”“既然是胚芽鞘的上端发生弯曲,那么这种弯曲就可能与它的尖端有关。”有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假设。“很好!”谢老师进一步追问:“怎样才能证明这种猜想?”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有的提出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观察其生长情况;有的提出是否可以用遮光

4、的办法,分别遮住胚芽鞘的不同部分,再比较各自的生长情况。此时,老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上,有位科学家也采用了遮光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呈现了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案和实验结果(图3、图4)。谢老师接着说:“这个实验结果恰好与同学们的假设吻合,即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但如果没有右侧的实验,我们能否得到这样的结论呢?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右侧的实验作为对照,就不能肯定只有尖端与弯曲生长有关。”“很好!我们已经知道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影响其他部位的生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的意见分歧很大。谢老师发现一组学生想到“是不是因为

5、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呢?”。谢老师向学生展示了胚芽鞘结构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所提出的各种猜测中哪种可能性更大。最后,大多数的学生认同了上述猜测的可能性更大,但仍有同学坚持自己的想法。谢老师在表扬那些坚持自己想法的同学的同时,指出多数同学认同的假设正与当时科学家所做的猜想一样。接着老师又提出:“要判断是否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传导从而引起弯曲生长的,我们该怎么做?”“切断一个胚芽鞘的尖端与下方的联系,另一个不切断。然后比较它们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有一小组的学生经讨论后,非常明确地回答。“非常好!”老师十分满意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对

6、照实验的作用,同时适时地呈现了1910年丹麦生物学家鲍森詹森所做的实验(图5、图6),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原来确实是尖端通过产生的物质影响下部生长的。”学生高兴地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此时,老师进一步提示:“鲍森詹森所做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他的对照实验存在问题。”有学生抢着回答。“最好在尖端和下部间放上一块不透水的塑料薄片。”有学生补充说。“很好!”接着,老师又呈现了匈牙利科学家拜耳在1914年所做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图7)“拜耳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有同学得出了结论:“胚芽鞘放尖端的那侧,尖端所产生的物质分布较多。”“尖端产生的

7、物质较多的一侧,生长得更为迅速。”有同学补充说。经过讨论和交流,所有同学达成了共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所产生得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结果!”“那么,单侧光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那一定是它造成了尖端所产生的物质在尖端下部不均匀地分布”。学生肯定地回答。 “非常好!”老师继续说:“科学家并不满足,在1928年荷兰生物学家温特提出了新的假设如果尖端确实通过产生某种物质来影响下部生长,那么这种物质应该可以转移到一种载体里面,从而使该载体具有与尖端同样的效力。”接着就展示了温特的实验。(图8)“从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琼脂块与胚芽鞘的尖端具有相同的效果。”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但尖端所产

8、生的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生物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直到1934年荷兰人郭葛从人尿中分离出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吲哚乙酸,将其混入琼脂中后做了下面的实验。”(图9)“分析这个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吲哚乙酸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学生很快地做出了回答。“混有吲哚乙酸琼脂块与温特实验中琼脂块具有相同的作用。”另一位学生进一步做了说明。“是的,这两者很相似。后来,人们发现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物质就是吲哚乙酸,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人们将它命名为生长素。”至此,老师总结:“像生长素这样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的,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同时我们从人类对生长素的认识历程可以看出,科学上的每个认识都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和踏实细致的研究。”下课前,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为温特先生的实验设计一个对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