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6243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刘珍、7器乐进课堂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原则(实验稿)第三部分领域二“体现”中规定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项内容,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体现和发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名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乐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自身就是一种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当今世界往往将器乐教学的普及与否作为衡量一种国家一般音乐教育水平的一种重要原则。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是无与伦的。根

2、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的广东省中小学器乐教学现状与实验研究课题,我校提出了子课题引竖笛进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我校是一间以艺术为特色的省一级小学,学生入校的分班状况为音乐班与一般班。音乐班里涉及有民乐班、管乐班、弦乐班,音乐班的学生都科学合理的安排了专业学习时间和训练学时间,而一般班的学生只是进行常规的音乐教学,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普及器乐教学,我校于月申报了省级课题广东省中小学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课题下的子课题“引竖笛进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本课题试图引竖笛进音乐课堂,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进行研究实践。二、本课

3、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注重。音乐课程原则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体现和发明音乐的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自20世纪8年代将器乐教学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以来,实践证明演奏乐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预先设定的课程。这一理论对于器乐进课堂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觉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

4、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建构主义者大力倡导积极的学习、建构性学习、积累性学习、目的指引性学习、诊断性与反思性学习。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引者、帮促者的作用,运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后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目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构建。 b、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Dr.ardne)的多元智能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今全球的教育,在该理论影响下而形成的教育模式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模式。她觉得人的智能由八种紧密关联、但又互相独立的智能构成,它们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

5、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结识智能和自然观测智能。这八种智能的提出显然比智商理论所觉得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更为广阔,更可贵的是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措施。该理论对于我们在器乐进课堂如何辅助教学、因材施教、如何培养学生的的发明能力、音乐感受和体现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发明思维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c、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奥尔夫器乐教学的教育原理是: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干学到音乐。新的教学一改正去抽象的理性来进行初级音乐教育的陈旧措施,而是采用先感性后理性,从音响开始的新教学法,这些不必技巧准备的乐器,为孩子们参与和体验

6、音乐找到了捷径,为体现和发明音乐提供了多种手段。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她人合伙、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功能,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构成,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 d、其她音乐教学法体系的理念除奥尔夫教学法体系以外,其她如:“达尔克罗斯教学法(瑞士)”、“铃木教学法(日本)”、“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前苏联)”、“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美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等国外先进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均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有:1、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7、。2、器乐教学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的培养。、器乐教学学生体现音乐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和难点: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目的是:通过器乐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现音乐、发明音乐的的能力。四、课题的研究措施、以人为本,实行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2、器乐与唱歌教学相结合;、器乐与欣赏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与艰苦。4、为学生提供和发明展示音乐能力的舞台,组织多层次、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课题研究成果1、论文:江云嘉教师的论文开展器乐教学,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了天河区的优

8、秀论文交流;刘珍教师的论文竖笛教学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被天河区选送到广州市参与全国器乐研讨会的论文交流。并获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获广东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公开课:刘珍教师执教的摸索用打击乐器和非音乐音源体现音乐故事司马光砸缸的课例荣获广州市优秀实验课例奖;刘珍教师执教的竖笛辅助唱歌课的实验课唱给祖国的歌东方之珠被天河区推荐到省参与省录像课的评比并荣获二等奖。3、器乐教学软件:有自制的打击乐器、有全国器乐认定委员会承认的器乐学具竖笛及配套教材、有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自编教材。、构建了器乐进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特色班:管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弦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民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班:

9、竖笛辅助唱歌的教学模式;竖笛辅助欣赏的教学模式;竖笛辅助音乐技能的教学模式。5、竖笛在欣赏教学中增进了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6、竖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竖笛在唱歌教学中增进了学生体现音乐的能力。8、参与广州市首届“启迪杯”器乐进课堂成果展演荣获一等奖。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课题研究中需要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收集,故教师的收集工作繁重;、有些家长觉得音乐是“副科”,故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影响。七、课题总结我们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的地结识和把握器乐的演奏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现音乐、发明音乐能力的内在联系,大胆地拓展器乐教学思路,从多角度入手,把竖笛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班进行了实验和摸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乐器为学生感受音乐、体现音乐、发明音乐的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爱好和爱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有成功的欢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