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262253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专业使用)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二OO六年六月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主任: 马 伟 开课单位:济宁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诊断学课程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临床诊断为教学中心。其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

2、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本课程计划45学时,3学分。选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实验教学考核方法:闭卷理论+实验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概论0.500.5二临床血液学检验5.5611.5三骨髓细胞学检查235四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325五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4410六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12七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25八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11十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2十一临床病原体检查232合计242145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

3、标注下列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3252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3253骨髓细胞学检查3254出、凝血时间和血沉、红细胞比积3255尿常规检查3256肾功能检查和肝功能检查3257实验课考试325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熟悉实验诊断学概念,主要内容,正确选择实验室项目。二、课程内容(一)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二)掌握常用标本采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参考值概念。 (三)了解实验诊断及实验诊断常见影响因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是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和标本采集的方法,了解学习实验诊断的重要性。难点是“两会”,即会开化验单,会看化验单。四、思考与练

4、习1、通过学习实验诊断,如何做到“两会”?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一、学习目的(一)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检验方法。 (二)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以及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掌握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课程内容(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参考值以及病理性增、减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态病理性改变(大小、形态、染色及结构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5、。 各类白细胞形态及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 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 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三)其他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参考值及增快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3、血沉变化的临床意义。(二) 难点 无四、思考与练习1、中性粒细胞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2、血沉增加的临床意义。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学习目的熟悉溶血性贫血常用

6、检测试验的临床应用。二、课程内容 (一)溶血性贫血诊断步骤;(二)简介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原则及常用的试验。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血管内、外溶血的鉴别四、思考与练习1、如何鉴别血管内、外溶血?2、P-6-G脱氢酶缺乏症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如何鉴别?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一、学习目的(一)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选择原则及送检要求。 (二)了解血细胞发育规律,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比值。(三)熟悉常见的血液病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四)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二、课程内容(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选择原则及临床意义。 (二)红系、粒系、巨核细胞、浆细胞的

7、正常形态及演变的正常规律。(三)骨髓涂片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四)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骨髓象,血液象特点。(五)简介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意义。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骨髓细胞发育成熟的规律(二)骨髓检查的内容及结果;(三)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点。四、思考与练 习(一)简述骨髓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发育规律;(二)常见贫血性疾病的鉴别;(三)急性白血病FBA分型。第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一、学习目的(一)熟悉引起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常见原因。 (二)掌握止血与凝血障碍常用检验法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三)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实验

8、室检查选用原则及实验室诊断步骤。 二、课程内容(一)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二)了解常用的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三)抗凝物质,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室检查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 (四)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选用原则及诊断步骤。 (五)血液流变学检验:简介血液流变学基本概念;(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概念。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不同出、凝血性疾病实验项目的选择;(二)一期、二期出血性疾病实验室选择。四、思考与练习(一)何谓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二)血栓前疾病应选择哪些实验进行诊断。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第一节 尿液检验一、学习目的(一)掌握尿液

9、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尿液检查其他检验项目。二、课程内容(一)尿液标本收集与保存 (二)尿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三)一般性状 :尿量、外观、气味、酸碱反应、比重。 (四)化学检查:蛋白质、糖、酮体。 (五)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结晶体及其它。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二)尿液常规的内容及各项内容的临床意义;(三)肉眼血尿、镜下血尿、管型。四、思考与练习 (一)何谓肉眼血尿、镜下血尿、管型? (二)混浊尿液的鉴别;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尿液特点。第二节 粪便检验一、学习目的(一)熟悉粪便检验方法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熟悉粪

10、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二、课程内容(一)标本的采集。 (二)粪便检验方法与临床意义。(三)一般性状检查:颜色、性状、气味及肉眼所见。 (四)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原虫、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 (五)隐血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粪便检查一般性状; (二)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痰液检验一、学习目的了解痰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二、课程内容(一)了解痰液检验标本采集。 (二)熟悉痰液检验的临床意义。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痰液检查一般形状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目的要求】了解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1、一、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的适应症及标本的采集。 二、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常规检验内容。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一、学习目的掌握脑脊液检验的临床意义。二、课程内容(一)脑脊液检验的适应症及标本采集。(二)检验内容:1、一般性状检查:颜色、透明度、凝固物。2、化学检查:蛋白质定性及定量,糖定量,氯化物定量。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4、细菌学检验(三)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一般形状、化学检查、纤维镜检查。四、思考与练习(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一、学习目的掌握

12、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二、课程内容(一)检验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2.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蛋白质定量。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与分类,肿瘤细胞检查(二)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要点及常见渗出液的特点。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四、思考与练习如何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第七节 生殖系统的体液检验一、学习目的了解生殖系统体液检验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课程内容(一)生殖系统体液检验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 (二)阴道分泌物检验内容:清洁度、寄生虫检验(滴虫、变形虫等),真菌检验。 (三)精液、前列腺液检验的适应症。 (四)精液检验

13、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粘稠度和液化时间等。(2)显微镜检查:卵磷脂小体,血细胞及上皮细胞,前列腺颗粒细胞,淀粉样体,精子、滴虫、肿瘤细胞等。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精液常规检查内容、参考值、临床意义。四、思考与练习精液常规检查哪些内容异常可以引起男性不育?第五章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一、学习目的(一)了解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临床意义。(二)了解肾小管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三)熟悉血尿素氮及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二、课程内容(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3、浓缩稀释试验。4、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5、酚红排泄试验。(二)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原则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浓缩稀释试验参考值、临床意义。四、思考与练习 慢性肾炎患者应选择哪些化验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