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6212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戏 鲁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重点:1.赏析文中清新优美、诗意盎然的景物描写。2.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教

2、学步骤:一、导入二、出示目标,介绍作者1.学生齐读目标。2.学生介绍作者后教师投影展示。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速读法。2学生速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读出文中写了那些事,这些事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四、研讨结构,把握情节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提示:根据线索梳理或按照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梳理文章思路。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2.看戏前写了哪些事,看戏后又写了哪些事?请总结归纳。五、默读课文,合作探究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这个“乐土

3、”有哪些乐呢?3.小说题目是社戏,开头却不惜笔墨地写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这是否跑题,能否删去?六、课堂小结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的原因。板书设计:看戏前(113) 人乐:平等友善看戏中(1421)乐土:看戏后(2240) 事乐:自由有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留恋和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教学步骤:一、出示目标,齐读目标二、研读课文,感悟三美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研讨,自己巡回指导。在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以举

4、例朗读相关文句、引导学生评析为主。对重点段落、词语作必要的提示点拨。(一)景美: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途中的景色。可以从写作的不同角度去分析。1.多角度描绘,调动多种感觉。2.为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间接描绘;运用比喻,化静为动,直接描写。(二)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三)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戏前风波;出门一节;归航一节;偷豆一节尤其让人回味。(四)朗读美段,再次感受三美。“一出门.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大家立刻都赞成.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

5、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从文章描述的看戏情况看,那夜的戏似乎并不好看,那夜的豆也无非是盐水煮的普通的豆,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2.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3.总结文章主旨。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四、教师总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研讨,明确了本文景美、情美、故事美的所在,同时体会了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他们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留恋之情,感受了作者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6、向往。相信大家也向往这种关系。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希望我们也能永葆赤子之心,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景物美 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拟人 比喻 故事美 曲折 波澜 人情美 热情 友好 平等 和谐安塞腰鼓刘成章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1、诵

7、读2、想象3、研讨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看黄土高原,听黄土高坡,谈:这块土地给你怎样的感受?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这样的土地,它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它曾有过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而今天,凝重的土地、粗劣的环境、贫困的生活,使她落后了。但它孕育了“元气淋漓”的、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能量”的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黄土文化,展示着黄土人的生命力。咱延安人刘成章对这片土地,这里孕育的文化,这里的人民给予了热情的赞美。现在,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份美吧。3.介绍安塞腰鼓(投影)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8、)朗读课文。1.不做任何提示,学生读文,梳理结构。(1)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由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2)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1)朗读指导。(2)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3.自由读,小组合作,教师指导。4.比赛朗诵:个人或小组,找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二)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词语。(三)梳理结构。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

9、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怎么读?(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本文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三、精读文章,品味语言1.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从用词方面说:叠词、反义词。 从句式上说:

10、短句 从修辞上说:排比、 反复 。从写法上说:联想和想象、衬托。 四、再次美读,明确主题1.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527自然段主体部分老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产力的赞美之情。2.总结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

11、阻碍的强烈渴望。)五、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六、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知内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 美,你看(听)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竹影丰子恺教学

12、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13、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 水门汀tng 参差不齐cnc 撇pi 蘸zhn 口头禅chn2、整体感知:(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2、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3、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