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620829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把握以语义为中心的文言实词下面是全国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供参考,可以结合查阅工具书集中掌握。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一、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

2、的词。1、已而作乐,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 )(2001年上海卷)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 )(2001年上海卷)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2002年春上海卷)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 )(2003年上海卷)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2003年春季上海卷)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2004年春季上海卷)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2004年春季上海卷)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2005春季上海卷)二、 写出

3、下列两个“绝”在文中的含义。(2003上海卷)1 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2 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qng),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2001春上海卷)2 亡何,猫又来,焦急而奋拳击之。( )(2003春上海卷)3 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2004春上海卷)四、 翻译成现代汉语。4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2001上海卷)5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04春上海卷)五、 选择题1 与“吾力倍蓰而食不

4、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999年上海卷)A范增数目项王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2 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中的“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000春上海卷)A正本清源 B狼奔豕(sh猪)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六、 解释加点字。1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99上海卷)2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00上海卷)3 吾闻楚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04春上海卷)4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04春上海卷)5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5、 )(04上海卷)七、 翻译。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00上海卷)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00上海卷)3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02上海卷)八、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 B愿陛下亲之信之( ) C通五经,贯六艺( ) D试使斗而才( )2、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3、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 由是观之,

6、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1)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2)门,佯狂不知所之(3)者,其辱(4)人贱行,视(5)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廖洲周公,忠义暴(6)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7)使之,安能屈(8)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9)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10)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11)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把握以语气为中心的文言虚词 附:高考文言虚词释义而 词义例释 1.蟹六跪而二螯。

7、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军惊而坏都舍。 通如,好像,如同。 7.吾恂恂而起。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

8、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0.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乎 词义例释 1、儿寒乎?欲食乎?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孰为汝多知乎!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3.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4.胡为乎遑遑何之?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5.生乎吾前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6.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7、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其 词义例释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

9、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秦王恐其破壁。(其破壁作宾语。)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7.则或咎其欲出者。 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9.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表

10、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0.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11.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 12.汝其勿悲!(表婉商。) 1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亦作祈使语气)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表假设。)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且 词义例释 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3.河水清且涟漪。 4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

11、之欢,不可。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况且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11四体康且直。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12且战且退 可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14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12、。 1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 所 词义例释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4.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5.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6.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7.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10.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 12.夜以火指鼓所 处所,地方。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谓,所说的。 14.父去里所,复还。 表示大概的数目 为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吾见其难为)。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