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620805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 素有“金太谷”、“小北京”之称 的太谷县,不仅文风淳厚,而且崇尚武术。在民间武风盛 行,拳种繁多的武术流派中。尤以形意拳最负盛名。它以 其历史悠久、活动普及、论著丰富、名家辈出而影响甚 大,闻名于国内外,被誉为“形意拳之乡”。1996 年12 月 4 日,国家体委授予太谷县“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成为当 时山西省唯一的武术之乡。太谷县能成为享誉全国的武术 之乡,自有其辉煌的历史缘由。 据太谷县志文献 资料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文进士 47人。武进士20人 (其中武状元 1人),文举194人。武举 195人。可谓人杰 地灵,文武称盛。早在元代,“太谷武

2、村人高福,就精武 技、有战功,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明代,有武状元安国。 清雍正年间。少林拳就已传人太谷,习武之民风,油然兴 起,对后来形成和盛传于全国的形意拳影响极大。乾隆 间,北郭村人张凌霞、上安村人牛天畀均为武进士,官至 总兵、提督职。富甲一方的太谷县,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 习武传统的基础上,于咸丰年间,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拳 种。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咸丰六年 (1856 年),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世称老农)始传于太谷县的 形意拳崛起。不数年,形意拳名振武林。作为一个拳艺流 派,很快便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派拳种,屹立于中华民族 之林。对于这样一个影响远广的优秀拳种,由来之说也纷

3、纷纭纭。 由于历代文献史料记载极少,创始之说更是 难见一字。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流传的拳谱、碑文及形意 拳前辈的口传等资料,来进行源流梳理。近年来,笔者查 阅了解放前出版的形意拳书及其民间手抄本约二十余本, 结合形意拳前辈的口传及有关形意拳资料,又进一步分析 了一些形意拳研究者对历史源流的实考之作,以自己粗浅 的水平,慎重求证,对形意拳早期沿革之历史,溯本而求 源,大体上归纳为“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 “形意拳”四个发展阶段。在岳飞意拳维型拳法的基础 上,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历代大师的综合提炼,逐渐形 成了各自具有独特风格的三个自成体系的拳种流派。2008 年6月7 日,国务院公布

4、了形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三大拳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考其 拳源,此三大拳种均始于民族英雄岳飞。形(心)意拳门尊岳 飞为鼻祖,是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和以其代代相传为 依据的。 形意拳为岳飞创始之说,民国年间,即有学 者因质疑岳武穆九要论非岳飞之作,进而提出“形意 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的观点。及至上世纪八九十 年代,一些研究者又顺着这一“疑古”之风,进一步发 挥,基本上对岳飞创拳之说持否定态度,并在形(心)意拳界 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之后。不再提起岳飞。但是我认为否 定之论据,显然有失偏颇。形(心)意拳门历代尊岳飞为鼻 祖,或者说岳飞所练的拳法及思想理论是形(心)意拳

5、的雏形 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形(1 心)意拳的雏形岳氏 双推手。 水有源,树有根。谈形意拳的原始雏形,自 然也应从拳谈起。少林拳术秘诀一书载:“武穆,少年 时。喜技击,倡双推手法,后世多宗之”,“手法虽有各家 之别,其渊源不出岳氏之双推”。岳氏连拳古谱中也 云:“岳飞研究易筋经获神力,而创拳术,初名双推掌,又 名母子拳。”上述拳书记载,对岳飞之双推掌,或日双推手 法,均予以了肯定与认可。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前辈口传, 宋朝时,爱国名将岳飞,倡双推手法,又以雄鹰竞志,取 法为拳,教练将士名日意拳,相传为形意之源。 从长 江流域一带流传的岳家拳看,其渊源之拳理拳法与形意拳 也极为相似。不仅有五行六

6、合之理,也有“五禽六兽一条 龙”(即十二形)之说。如清末民初,我国北方武术大师李瑞 东(18511917 年)曾向岳家拳著名拳师岳青山学习岳氏真 传“心意十二形”。中华武术杂志 1987年第4期载: “此拳乃岳家祖传,历来秘如至宝,十二形分为熊踞、狮 跳、马奔、虎剪、猫形、鸡蹬、燕巧、鹰拿、鹤步、猴 形、鹑撞、龙变。俗语云:五禽六兽一条龙,手法极其精 妙。”此十二种动物形象,虽与现今形意拳中之十二形名称 叫法不同,但象形取意之理法则同出一源。 2001 年 台湾武林杂志第 8期,刊登了“客家岳飞拳”的专访 文章,开篇谈到:“在台湾新竹、苗粟一带的客家族群中, 流传着一种稀罕而又古朴的拳术,叫岳

7、飞拳。”这支以岳飞 命名的拳系,是否与岳飞有关,虽也无法查证,但从岳飞 拳传人罗锦福师傅演练“岳飞拳拳母双头管”的动作 名称与招式上分析,其完全以手法变化为套路训练的主要 内容。其动作名称有,“推手式,猿猴勾手,暗劲推手,后 下托手,十字突手,串手平揣、转身切手、右推手、左推 手、前推手、勾手、十字串手、揣盘手等”。岳飞拳这些手 法的变化与形意拳讲究手法变化及其虎形的运用有着大同 小异,异曲同工之妙。 先父布学宽先生(18761971 年)一生从事武术教学六十多年,在他亲写的笔录中,有这 样一段记述:“本人学习形意拳体会。原籍岳穆王发起,采 取动物本性技能,独有虎形群众说是双推手,李政老师傅

8、传戴龙邦师说,虎形是双把,到太谷,戴龙邦二子文雄和 李洛能又传太谷车毅斋和宋世荣大师,都按动物技能而练 之,改为虎形。”这就明确地道出了从双推手到双把再到虎 形的演进过程。依此分析,不难看出,形意拳中有着岳氏 双推手的基因。可以说,形意拳的基本手法和岳氏双推手 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太谷形意拳中的虎形(俗称虎扑 子)是极具代表性的形意拳精粹。它明显地体现着老虎扑食 之勇的一种兽性凶猛的技击意识和集中全力、劲意一点的 整劲功夫。没有这个心意,拳不会如此凶残;有了这个意 识,招式虽然简单也有很强的攻击力。这一代表形意拳技 击风格的拳理拳法的典型动作招式,明显地带有原创拳法 的特点。 笔者认为,岳

9、氏双推手是形意拳的基因。形 意拳是把岳氏双推手这一基因,作为种子,经过姬龙峰、 戴龙邦、李洛能等历代大师,培育出来的新成果。 其 二、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奠定了形意拳 拳法理论基础。 形(心)意拳谱所讲的“心与意合,意与 气合”。在形意拳中的作用,正好和岳飞重视心意的作用相 吻合。据宋史岳飞传载:飞日,阵而后战,兵法之 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心”字,体现出岳飞在 运用兵法中的思想与作用,不能说和岳氏意拳中的心意没 有关系。岳飞重视心意的作用,不仅作为创拳的思想理论 基础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一直影响着心意六合拳、心意拳 和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被尊为内功心法的指导思想,并且 由

10、此确立了心与意的虚空与灵动在实践中的核心意义,甚 至连提出“形意拳非岳飞之传也可疑也”的徐哲东先生也 认为,形意、八卦、太极均与岳飞有思想联系。如徐先生 言:“八卦以巧取胜如岳家之善用奇也;形意壁垒森严,如 岳家之善用正也。” 民国年间,形意拳界把秘传的岳 武穆王九要论在一些形意拳家的著作中陆续附录公布于 世。如1919 年李剑秋著形意拳术中附录“岳武穆形意 拳术要论”。1929 年凌善清著形意五行拳图说辑录 “武穆形意拳要论”。1934 年,李存义述、董秀升编的 岳氏意拳五行拳精义中也录有“岳武穆九要论”。此三 种版本,叫法虽有差异,但内容基本一致,出入并不很 大,且都明确尊为岳飞之作。形意

11、拳门一般简称九要 论。虽然有人对此九要论也提出非岳飞之作的质疑, 但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我们仍尊重传统,视为岳飞所 传。此九要论,在形意拳传人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传抄演练,对提高形意拳技,确有学习与研究的价值。后 来,有的人干脆就习惯地称之为形意要诀。据形意前辈 传言,岳飞原有完整拳谱,但已散失不全,现流落于世的 仅此九要论而已。此要论不仅有气论、动静、三节、 四梢、内五脏之详说,而且有身法、拳法、变化在心、内 外三合之论,岳飞上述拳理拳法和重视心意的思想作用, 对后来姬际可创“心意六合拳”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综观岳武穆王九要论中一系列拳法理论,精辟见解, 虽历经数十代,但至今仍闪烁着璀

12、璨的光芒,在形意拳的 传承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地指导着研习形意拳的人们。这 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以为,即使 九要论不是岳飞之作,也是形意拳先师实践总结出 来、内部流传的拳谱,也是在岳飞思想的基础上,或者就 是岳飞的传人,根据岳飞所传,编纂整理而成的。既然能 贯以岳飞之名,恐怕与岳飞也不无关系。不论九要论 是否是岳飞之作,岳飞是形意门的鼻祖,都是大多数拳 谱与形意前辈代代相传留下来的。 其三,大多数 形意拳谱著迷,都尊岳飞为始祖。 较早始见于清 乾隆十五年(1750 年)的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这样记 述: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当童子时,受业 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

13、法以教将佐,名曰意 拳。”此说仔细分析一下,也是符合事实的。从历史记载 看,岳飞是精通枪法的,宋史岳飞传云:岳飞曾左夹 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宋史纪事本本 未云:“飞单骑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金人退走。” 岳飞既然精通枪法,化枪为拳的说法是可能的。 清代 晚期之后,至民国年间,形意拳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一 些形意拳家纷纷著书立说。民间不仅流传有岳武穆王心 意拳谱、武穆遗书、岳家拳谱、戴氏心意拳谱等 多种手抄本,而且,出版印刷了多种形意拳著述流传于 世,如孙禄堂的形意拳学和拳意述真、(李存义原 述)董秀升编辑的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精义、刘殿琛的 形意拳抉微、姜云樵著述的写真形意母

14、拳、形意杂 式捶、八式合刊、宝显廷著形意拳谱、高降衡著形 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凌善清编辑靳云亭指导的形意五行 拳图说、薛颠的形意拳术讲义、李剑秋著的形意拳 术、靳云亭撰写的形意拳五纲七言论、许笑羽的形 意拳图解、黄柏年著的形意拳、械教范等等,这些传 世之作的普遍流传,不仅对普及传播形意拳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同时使“形意拳相传创始于岳飞”以及“岳武穆九 要论”等历代相传的说法与拳论思想,也深深地扎根于民 间形意拳传人之中。 特别是颇具影响的名拳师的一些 典型说法,更是在他们的后辈晚生及学生中代代传抄,津 津乐道。如曾在北京清华学校的国术教师刘殿琛日:“宋岳 武穆王精通枪法,及为元帅时,乃脱枪为拳,

15、用以教将 士,遂自成一道,为后日形意拳术之始。”曾任南京中央国 术馆编审处处长姜云樵先生也认为:“形意拳相传始于宋之 岳武穆。”在李存义原述的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附录的 “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中也有:“惟此六合意拳则出 自宋朝岳武穆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武术大师著述形 意拳历史源流时,虽然也有“相传”存疑之词,但都基本 认可“岳飞始创”之说。因此,尊岳飞为形意拳始祖,决 非毫无根据地胡编乱写。起码是见过形意拳前辈收藏的 拳谱抄本或听老师口传相授的。这些存世量极大的民 间文献,它不仅是我们重要的研究材料,而且是我们形意 拳传承的历史依据。 其四。形意拳门历代流传“岳飞 为鼻祖”。 不论传承

16、谱系流传,还是形意前辈口传, “形(心)意拳首创于岳飞,取名意拳”的说法,一直流传至 今。虽然没有正史文献的依据,但乾隆年以后,历代拳谱 与口传都尊此说,也充分说明这一说法或曰研究成果,历 代拳家是认可的,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和创拳过程的。形 意拳门也绝非盲目攀附,依托名人,借以增重。笔者认 为,宁可信其有。 明末清初,永济人姬际可(龙峰)首创 六合心意拳,相传也是“得岳武穆五拳谱”,“悉心研习其 精义,以六合为法,以心之发动日意、意之所向为拳,名 日六合心意拳”的。你能说姬祖师创拳与岳武穆王重视心 意的作用无关吗?你能举出姬祖师不是尊岳飞拳谱的例证来 吗?如果说,姬祖师不是受岳飞重视心意作用的思想启发与 双推手拳理拳法的影响,那么姬祖师又是根据什么创拳。 受谁的传承而自立六合心意拳一派的呢? 我们从河南心 意六合拳派系,祁县心意拳派系,河北深州、山西太谷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