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评定量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60302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评定量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闭症评定量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评定量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孤独症评定量表(内部资料)目 录A:测题及补充测试步骤2-27B:测试材料28-29C:仿画部分评发标准30-35D:图片指认及指导语36-57E:评分及年龄当量表58-59另附:记分单及测试侧画图A:测题及补充测试步骤1 A任务:拧开泡泡瓶盖材料:一瓶肥皂泡液,吹泡泡的杆实施:把泡泡瓶放在桌上说,“这是泡泡瓶”。把瓶子递给孩子,向他简要说明去拧开盖子。如果他不能打开,就做一下示范,然后再次让孩子拧开盖子。功能领域:精细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自己能拧开盖子。 中间反应:孩子未能设法拿掉盖子,但似乎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 通不过:孩子未能设法拿掉盖子,而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

2、一些动作,或者即使在给做示范之后也不试着去做。1 B任务:吹泡泡材料:同1 A实施:给孩子示范如何吹泡泡,向他说明要照着去做,然后把吹杆递给孩子。功能领域:精细动作评分:通过:孩子吹出了一些泡泡。 中间反应:孩子虽未能设法吹出一些泡泡,但似乎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如把吹杆靠近嘴边、收拢嘴唇、吹等)。 通不过:孩子未能设法吹出,而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或者即使在示范之后也不试着去做。1 C任务: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材料:同1 A实施:在实施项目1 B(吹泡泡)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在示范过程及孩子试图完成任务的时候, 注意他是否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功能领域:知觉(视觉)评分:通过:孩子目光明显

3、追随泡泡移动 中间反应;孩子对泡泡有短暂的注意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不设法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2任务:不适当地察看三个触摸块实施:把三个木块放在孩子面前,向孩子说明去察看这些木块,然后注意孩子对木块的反应。材料:三个触摸块(毛的、糙面的、刻有凹槽的)病理学领域:感觉评分:没有:孩子能对这些木块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问这是什么,或看、摸,或拿来堆积木)。 轻度:对木块表现出某种过分的兴趣。 重度:对木块作出不适当的反应,表现出一些古怪的或过分的感觉兴趣(如尝一尝、闻一闻、困惑地触摸等)。3A任务:操作万花筒材料:只万花筒实施:给孩子做示范如何看万花筒以及怎样转动底部。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然后将万花筒

4、给他。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这一动作去看万花筒并转动底部。 中间反应:孩子设法去看,但不会看万花筒,或者不会转动底部。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看万花筒或转动底部3 B任务:无利眼材料:同3 A实施:在进行项目3 A(操作万花筒)时,注意孩子是否明显地展示出利眼。如果孩了用一只眼睛靠近万花筒,然后换另一只眼睛,就重复这项任务。即递给他万花筒,再次向孩子说明往里面看。接着注意孩子偏于用哪只眼睛或者不用哪只眼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一表头部分。病理学领域:感觉评分:没有:孩子如果己超过5岁,应能明显地展示利眼。 轻度:孩子开始显示出有利眼的倾向。 重度:孩子没有显示利眼。4

5、任务:按手铃两次材料:一只手铃实施:把铃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引起他的注意(“注意我做了什么”)。快速连续按铃两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你来做”或“照我刚才那样做”)。如果孩子按铃一次或数次,就再次做示范,然后向他说明照样按两次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按铃两次 中间反应:孩子能设法模仿但不正确(如按一次或数次)。如果需再次示范才能模仿正确,亦可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即使再次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按铃5A任务;把胶泥搓成长条材料:胶泥实施:把一块胶泥分成两块,给孩子一块示范如何把胶泥在桌子上搓成长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

6、测试者,在桌子上把胶泥搓成长条 中间反应:孩子试着用类似的某种方法去搓胶泥,但未能搓成形 通不过:孩子甚至不设法去模仿或不能用所描述的方法去搓胶泥5 B任务:用胶泥捏成碗状材料:同5 A实施: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把胶泥捏成碗状,然后向孩子说明照着去做功能领域:精细动作评分:通过:孩子显然能用胶泥捏成碗状 中间反应:孩子未能设法捏成碗状,但似乎知道必要的动作(如捏、做成形状等) 通不过:孩子未能设法捏成,并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动作,或者不试着去做6A任务:将手偶猫套在孩子的手上,要他用手指去操纵它材料:一只手偶猫实施:拿手偶猫给孩子看,告诉他“这是猫”。把手偶猫套在你的手上说;“我是猫咪。喵,我要亲

7、亲你”,然后用手偶象征性地亲一亲孩子,但并不真的去亲他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反应,那么就用手偶做出叫、笑、咬、碰等声音或动作,让孩子来参与游戏接下来,把手偶猫递给他说:“你来当猫咪”向他说明把手偶套在手上,并鼓励他用手指操作手偶的头部及上肢功能领域:模仿(动作)评分:通过:孩子把手偶猫套在手上并模仿去操作它的头部和上肢 中间反应:孩子未能试着去模仿(例如能把手偶套在手上,但不用手指去操作它,或者并不能完全把手偶套在手上)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也不试着去把手偶套在手上或者用手指去操作它。6 B任务:模仿动物(手偶)的声音材料;一只手偶猫和一只手偶狗实施:在实施项目6 A(把手偶套在他的手上)的过程中,引

8、导孩子模仿声音也就是说当孩子手的时候你要发出“喵喵”、“汪汪”等声音并向孩子说明也这样做功能领域:模仿(口语)评分:通过:孩子能模仿手偶猫的声音“喵喵”或者模仿你在游戏时发出的任何别的动物的叫声 中间反面:孩子设法去发出任何一种声响来模仿手偶的声音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模仿发出任何一种声音6 C任务:与手偶从事复杂的游戏互动材料:同6 B实施:拿一个手偶给孩子,另一个套在你的手上,说:“我们玩什么?”鼓励孩子和你一起使用2个手偶作为主要角色来演出一个小情节如果孩子没有任何联想或者不能进入某个情节,就提示孩子说手偶正在睡觉、跳舞、去商店买冰淇淋等等功能领域:认知表现评分:通过:孩子能用

9、手中的手偶表演一个小情节并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 中间反应:孩子仅用自己手中的手偶表演情节,但并不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如果他表演了一个情节并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但在情节表演中并不使用自己的手偶,也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不试着用他的手偶表演任何情节,也不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6 D任务;指认手偶狗躯体的各部位材料:一只手偶狗实施:把手偶狗套在你的手上,举在孩子可能够得到的地方,要他指认狗的a)眼睛b)鼻子c)耳朵d)嘴等功能领域:认知表现评分:通过:孩子至少能指认出手偶躯体的上述三个部位 中间反应:孩子至少能指出上述一个部位如果孩子能指出其中至少一个部位的大致方位(例如指着

10、狗的脸代表眼睛),或者如果每次都指着同一个部位(例如指着狗的眼睛代表所有上述躯体部位),若至少有一次正确,同样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指认其中任何一个部位。7任务:指认自己躯体的各部位材料:无实施:不要用任何手势,让孩子指出他自己的a)眼睛b)鼻子c)耳朵d)嘴巴功能领域;认知表现评分:通过:孩子至少能指出自己躯体上述各部位中的三个部位 中间反应;孩子至少能指认其中一个部位,或者如果孩子至少能指出其中一个部位的大致方位(例如指着他的脸代表眼睛),或者如果每次都指着同一个躯体部位(例如指着自己的眼睛表示所有躯体部位),若至少有一处正确,也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孩子不

11、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指认任何部位。*8A任务;完成三块式几何图形的拼图材料:三块式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图板。实施:把三块式几何图形拼图板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三角形的底边要对着孩子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拼块取出,拼块的捏手一面要朝上,放在模板和孩子中间要确保每一拼块都不要正对着模板上的图形位置然后指着模扳向孩子说明去把图形拼块放进去,但不要直接指着任何位置若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似乎难于理解或完成任务,则拿圆形向他演示一遍然后拿掉放回桌子,并再次向他说明把这三块图形放进去功能领域:此项任务从两个功能方面评分: (1)知觉(视觉)及(2)手眼协调评分:(1)知觉(视觉) 通过:即使孩子不能把

12、拼块嵌入模板,却能指出三个拼块适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他把拼块放在对应的位置附近(如偏上、偏下或未完全放入),而不必向他示范如何去做,则可评为通过。 中间反应:孩子能至少指出三个拼块中块的适当位置孩子也不必把此块完全嵌入模板。如果他需要示范才试图或完成这项任务,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甚至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不试着去指出任何一块的正确放法评分:(2)手眼协调 通过:孩子不需要示范就能把三个拼块完全嵌入到对应的位置上 中间反应:孩子至少能把其中一块嵌入对应的位置,或者他需要示范才试着或完成此项任务 通不过:孩子甚至在示范后也不能或不试着把其中任何一块嵌入对应的位置。8 B任务;表达性辨认

13、三种几何形状(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材料:同8 A实施:将三个几何图形拼块放在桌子上,指着圆形问孩子:“这是什么?”对正方形、三角形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功能领域:口语认知评分:通过:孩子能正确辨认三种图形 中间反应:孩子能正确辨认至少一种图形。如果他把三种形状都说成是一种形状(如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都说是圆形),而且他至少说对了一种,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孩子不能正确说出任何一种图形的名称或者他不试着去说出。8 C任务:接受性辨认三种几何形状(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材料:同8 A实施:把三个拼图块放在桌子上告诉孩子:“给我圆形”。如果他不能理解指令“给我”,你可以用“指一指”或“指给我

14、看”、“在哪”等来代替。对正方形、三角形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功能领域:认知表现评分:通过:孩子能正确地递给你(或指出等)所有这三块图形。 中间反应:孩子能正确地递给你(或指出等)至少一块图形。 通不过;孩子不能正确地或者也不试着递给你(或指出等)其中任何一块。9任务:完成四块式(雨伞、小鸡、蝴蝶、梨)图形的拼图材料:四块式(雨伞、小鸡、蝴蝶、梨)拼图板实施:把拼图板放在桌上,要面对着孩子放。递给他一个拼图块,并指着模板向他说明把拼块放进去一旦把这块放进去了,再递给他另一块对其他几块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仍难于理解或完成这项任务,可把四块都示范一遍, 然后把拼块拿掉。再向孩子说明把拼块放入模板。功能领域:知觉(视觉)评分:通过:孩子不需示范就能正确放入全部四个拼块。 中间反应:孩子至少能正确地放入一个拼块,或者他需要示范才去尝试或完成这项任务。 通不过:甚至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不试着去把任何一个拼块放入与其匹配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