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59927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

2、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猥自枉屈猥: 以咨诹善道诹: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 的原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 以伤先帝之明不以物喜B. 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D. 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因为” 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看见” D中 两个“效”字

3、的意思都是“实现”。)3、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4、(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 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二、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4、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5、断焉。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 而山不加增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 以残年余力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 运到渤海边上。(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 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3、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 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C项都是“却、可是”;A项“凭” / “因为”;B项“他” / “的”;D项“向” / “比”)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年且九十且: (2)汝之不惠惠:(3) 杂然相许杂然: (4)汝心之固固:将近通“慧”,聪明(3)纷纷的样子顽固5、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这则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韧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 争,一定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三、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7、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贤于材人远

8、矣 贤于: (3)邑人奇之奇: (4)或以钱币乞之 或: (1) 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3)认为奇怪(4)有的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 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 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 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

9、然众人父之过” 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四、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 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

10、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 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C )A. 此诚不可与争锋B. 国险而民附C. 利尽南海D. 将军岂有意

11、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益州险塞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将军岂愿见之乎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将军既帝室之胄D. 信义著于四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丝竹之乱耳皆以美于徐公3、找出加点词语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D )A. 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贤能为之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去国怀乡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据: 殆:凡三往 凡: 孙权据有江东 遂用猖獗用: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总共(2)占有,占据(3)因此(4)大概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2)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6、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 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7、“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 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五、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13、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 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 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1)卿今当涂掌事 ( ) (2)但当涉猎( )(3)

14、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 ()(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3、根据语段内容回答。(1)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4、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 “孙权劝学”的现象吗?如你劝好朋友学习或做某事,父母、 好朋友等劝你学习或做某事等。请写出你的经历及结果。六、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

15、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 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 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C.毛羽鳞鬣D.鳞次栉比 2、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A. 蝴毛羽鳞鬣之间城居者未之知也B. 局促一室之内C. 脱笼之鹄D. 倩女之靧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3、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C )暮寝而思之其如土石何得道者多助A.如镜之新开B. 不可知其源C. 似与游者相乐D. 山峦为晴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