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259908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科学技术通论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提 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 表和路线图,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 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2、。这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对高等教育工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提出新的思路、采取新的举措,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立足世情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 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们 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艰巨重任,不仅要在培养数量 上发展,使更多的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更要在质量上提升,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时

3、代新人,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同时也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除了具备 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达到更高标准。1.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将影响其行动和发展方向。 只有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有强大的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黄金期正好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完 全契合,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体,也将会成为现代管理的骨干,也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担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追求理想的高度

4、决定着中华民族未 来发展的高度,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能否如 期实现。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始终同党和人 民站在一起,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更 高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正义观、人 民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执行者,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灵魂,包含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民族信仰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最集中的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

5、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爱国主义 的现实表现。大学生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胸怀祖国和 人民,让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深深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只有这样才会有奋斗的 动力和百折不挠的坚持,并汇聚为磅礴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文化自信和开阔的胸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 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支撑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 的活力。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时也要

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各国之间 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将成为 世界人民的共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外部条件。这就需要大学生 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能够以开阔的胸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在为民族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同 时,也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定位当前,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通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需重新审视、准确 定位,积极探索与世界同频

7、共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模式,为培养时代新人提 供重要支撑和保障。1. 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要从知识补充上升为立德树人以往很多学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把通识教育定位是对专业化教育的有益补 充,让学生在文理的专业领域都有所了解和学习,使学生文理兼通。因此,我国 大学当前开展的通识教育更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解决专业教育知识面过窄的问 题,促进通才教育,而较少涉及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缺少对 大学通识教育精神实质的考察。很多学校在本科生培养中使用“通识教育”这一 概念,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将通识教育“知识化”, 把思政、体育、外语等公共课纳入通识课程体系,同时

8、开设了人文、艺术、地理、 科技等方面的大量选修课,多以概论、通论的形式出现。二是提出建立“通识教 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专业基础课范围,将通识教 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不单独设置通识课程或模块,培养宽口径的专业人才。这些 都是将通识教育作为知识传授的补充。现在,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通识教育不 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补充,而是要担当起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使 大学生不仅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 面地发展,成为使学生“成才成人”的根本路径。2. 通识教育的目标要从职业发展需要上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开展通识教育往往围绕学生职业需求

9、设置课程,如礼仪知识、摄影 技术等,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或者把通识教育定位在注重 培养文史知识上,特别是理工科大学,针对大学生的文史知识不足问题,主要开 设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使通识教育通俗化、简单化。新时代通识教育应立足在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上,要定位在培养人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上,聚焦在 促进人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上。通识教育应更多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引 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宇宙、人生的根本性问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国家、 民族、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引导学生树立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而 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这才应是大学通识教育的追求和宗旨,让通识教育真

10、正触 及灵魂深处。3. 通识教育的内容要从常识普及上升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为主要目 标,所开设课程涉猎广泛,但多是浅尝辄止的知识快餐,学生难以从中获取有价 值的滋养。新时代通识教育要把传授大学生全面的社会常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作 为同等重要的内容,重视培养训练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帮助大学生建 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 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常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会 思考、学会分析、学会选择,独立去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而科学 把握历史和时代发展方向,促

11、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按照新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应把 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1. 打牢思想根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 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作为通识教育之魂,通过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强化教育引导、实 践养成,培养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品格和作风。引导教育大学生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化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

12、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 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固有的根本,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识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 中培育和形成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优秀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以及扶正 扬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纳入到通识教育中, 并作为重要内容让大学生内化为行动。这些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都 不会褪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 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2. 服务国家战略,培养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

13、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 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年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 献者,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大学培养人才首先要为国家战略服务, 为民族发展服务。大学通识教育必须要承担起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 重任,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密围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 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要把国家发展战略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任务要求和具体部署,自 觉地把学习成长的过程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民

14、族复兴的重 任。3. 融汇世界文明,培养世界胸怀面对新时代、新战略和全球发展新趋势,大学通识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 新,不断拓宽课程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融入世界,致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曾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世界,要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借鉴其他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了解现实存在的世界,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 程,了解世界格局,了解世界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就是大学通识教育 的一个重要任务。要通过设置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国际社会及其问题等系列 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奉献人类的远大抱负,着力 提高学生对人类文明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的能力和对现代国际社会基础性框架 认识的能力。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懂自我、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为 他们未来到世界舞台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有能力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 际秩序的维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