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5988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论文之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 据日本对化工厂发生的43起事故类型分析:其中火灾212起,设备破坏115起,上述事故共有3起,可见其危害之大。泄漏在开始时往往只发生在局部很小的地方,但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有些特大事故正是由于局部泄漏而造成的。 在正常生产中,不应该有任何泄漏。由于种种原因,泄漏在各类工业中都可能发生,所泄漏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气体、液体、蒸气、粉尘或固体。泄漏的可能是原料,半成品,中间产品,辅助材料,甚至是产品。 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将消灭“跑冒滴漏”作为文明生产的标志。“跑冒滴漏”是我们对泄漏形式的一种形象化解释,其实质都是泄漏。消灭泄漏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2、 一、泄漏可能造成的危害 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各种原材料及产品都应处在一定的容器或设备中。如果出现泄漏现象,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1、从贮槽中泄出的原材料、成品,无法回收,造成经济损失。如原油贮罐、酸、碱及各种液体贮槽、液化气管、水蒸气等。严重时还会污染环境。 2、由于泄出易燃易爆物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罐也有类似事故。 3、泄出有毒物质造成人员中毒,严重时还会影响周围环境。 4、泄出放射性物质,危险范围更大。 、泄出腐蚀性、刺激性物质,即能危害人体健康,还会损毁机器设备、建筑物地基。 6、泄出高压蒸气,过热液体、熔融金属,使人灼伤、损坏财产,熔融金属遇水还会引起爆炸。 7、泄出致

3、冷液体不仅浪费能源也可能致人冻伤。 、泄出粉尘、烟雾能恶化工作环境,影响工人健康,如泄出物有毒、易燃易爆就更危险。 9、泄出水蒸气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使车间湿度增高,影响可见度,蒸汽冷凝后会损坏机器设备,对精密仪器影响更大。 10、泄出液体流到地面降低面摩擦力,使操作人员易滑倒。 有些泄漏能直接造成危害,但更严重的是由于泄漏而造成的间接危害。 二、造成泄漏的原因 根据对各种事故原因的分析,从人机系统来考虑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四类: 1、设计失误:造成泄漏的具体原因很多,但不外乎容器破裂、设备管道腐蚀损坏、材料选择不当、接头松动等。根据大量事故分析,失误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基础设计失误: 国

4、内外曾多次发生石油贮罐泄漏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地基下沉,造成容器底部产生裂缝。至于由于设计时未考虑基础的耐地震等级而造成的事故也不少,此外建筑物基础设计错误而造成地基下沉也造成设备变形、错位等现象。设备基础设计不良时,压缩机、泵会发生强烈振动而引起连接的管道移位。 (2)选用材料不当,如强度不够、耐腐蚀性差、规格不符。 (3)布置不合理,如通风机和通风管没有采用弹性连接等。 (4)选用机械不合适,如转速过高、耐温耐压性能差。 (5)选用计测仪器不合适。 (6)加料装置设计缺陷,如固体加料装置缺少防尘装置。贮槽、反应器未加溢流管等。 2、设备原因 虽然设计正确,但机械设备仍可能产生泄漏,其原因大致

5、有: (1)加工不符合要求,由于缺乏设计所要求的材料未经检验就擅自采用代用材料。 (2)加工质量不高,特别是由不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焊工焊接质量差造成的泄漏很多。 (3)施工和安装精度不高,如泵和电动机不同心、机械设备不平衡、管道连接马虎。 (4)选用的标准定型产品质量不合格。 (5)设备长期运转后金属产生疲劳或出现事先未发现的内部缺陷,如裂缝和砂眼。 (6)设备长期使用后未按规定检修期进行检修、或检修马虎,检修质量差甚至造成漏检。 (7)计测仪表失灵造成计量不准,如加料过多,温度计损坏未发现而温度突然上升造成冒料、反应失控等。 (8)设备上附件质量差、或长期使用后,材料变质或腐蚀如塑料橡胶垫

6、圈老化,观察孔、液位计玻璃碎裂等。 (9)阀门阀芯损坏或开关泄漏,又未及时更换。 3、管理原因 (1)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 (2)没有制定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4)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 (5)知识不足判断错误。 ()让未经训练的工人上岗。 (7)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工作。 4、人为失误 (1)判断错误,如记错阀门位置、开错阀门。 (2)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 (3)擅自脱离工作岗位。 (4)未经教育训练,发现不了异常现象。 ()思想不集中。 (6)发现异常现象不知如何处置。 三、预防泄漏的措施 除了进行

7、正确的设计和制造设备、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良好的安装外,可从技术管理角度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对特别重要的设备在检修后进行无损检测。 2、采用异常诊断技术,即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由于液体的泄漏比较易于发现,而气体一般是无色的,因而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气体上。监测的方法有: ()利用原有控制仪表,包括设备上安装的仪表及中央控制室的仪表。如果转速、流量、温度、压力发生波动等异常现象,就预示有冒料或泄漏的可能。 (2)在容易泄漏的部位使用合乎要求的垫圈和法兰,并定期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或安装自动报警器。 3、对工人容易误操作的管道、阀门或开关按钮作出明显的标记。 (1)预防工人

8、开错阀门。 (2)安全阀一般用铅封,不得随意打开。 (3)各种控制阀应安装在工人易于操作的位置,集中控制时各种阀门应有明显的区别,以免误操作。阀门装有标志开关方向的箭头。 4、泄漏后防止事故扩大。如果泄漏的是一般物质,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泄漏问题。如果泄漏的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则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产生二次事故。具体的措施应视泄漏物的种类而定,但其基本措施可以是: (1)发现一般物质泄漏后,应立即检查各种控制阀及计测仪表,关闭有关的阀,以防止继续泄漏,并采取措施回收泄漏物。如能采取临时措施,应先堵漏再作详细检查。 ()如泄漏物为易燃易爆物,除停止加料和生产外,应打开事故排风设备,以

9、便降低空气中易燃易爆的浓度。控制一切着火源,及时发出警报,通知消防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3)当漏出毒物时,立即停止生产,戴防毒面具进行检查,发出警报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开动事故排风设备。如发生大面积泄漏,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通知附近居民及单位进行紧急疏散。 ()如泄漏物发生火灾爆炸,应按防火防爆要求进行处理。 (5)事故的隐患结束后,应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入现场,并用仪器进行检查,证明已确无事故隐患后,才允许其它人员进行抢修。 事实证明:泄漏造成的重大事故所引起的后果可能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其它单一的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这是因为人们对单一的事故可能有思想和物质准备,则人们对泄漏则往往掉以轻心而不加重视。我们应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对泄漏造成的危害给以高度重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陈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