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59743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经济学基础项目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项目一:认识经济学1本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项目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与相互关系、实证分析与规分析方法,能判断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2本项目教学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3.本项目教学难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4.本项目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法,师生互动。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6本项目教学时间:16 学时7.教学过程与教学容项目导读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逊(Paul A Samuelson)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

2、值的商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事务的学问”。自古以来,人们就为各类经济问题所困扰,比如,居民如何作出消费决策,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为什么存在收入的差距,为什么有的年份失业率比较高,有的年份会发生金融危机?等等。实际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了。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本项目从资源的稀缺性入手,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容、研究方法和学习的意义。任务一: 走进经济学世界 案例导入“我是哈弗大学最成功的辍学者”,这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

3、、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在母校哈弗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典礼上的演讲。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的西雅图,他在上中学时就对计算机情有独钟,曾帮助几家公司编写程序。1973年比尔盖茨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律专业,但他对计算机的兴趣更加强烈。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种信念引导下,19岁的(比尔盖茨当时正在读大学三年级 )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还是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在“时间”的资源有限,二者不能同时获得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艰难的权衡取舍。比尔盖茨热爱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是他的梦想,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

4、他所渴望的,可是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也是他所钟爱的。他预言:“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比尔盖茨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公司,1986年在他31岁时成为最年轻的自力更生致富的亿万富翁,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在1995-2007年间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世界富豪榜首的位置。他这样的选择有没有机会成本呢?当然有,这就是,至今他还没有获得哈弗大学的毕业文凭,但相对他在计算机领域已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机会成本

5、太小了。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比尔盖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做出任何回答。不难看出,比尔盖茨已不愿意为了哈佛学位证书放弃自己已有的事业。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中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每次选择都要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那如何选择才能使机会成本更小、获得收益更大呢?一、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产生的基础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矛盾经济学就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欲望的科学。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容:无限的欲望,资源的稀缺性以与由此产生的选择。1、欲望(wan

6、ts)的无限性所谓欲望,经济学家定义为人对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不间断的需求。欲望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欲望的主要特点是无限性与多层次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产生,当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又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永无止境。早在300年前,清初胡澹庵已经提出人的需要的四层次论:温饱,情爱,财产,地位,并指出:生命不息,欲望不止。清朝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中有一首打油诗南柯一梦西形象地描绘了人类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欲望: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7、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2、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来讲,经济学家通常把资源分成四大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精神。土地(land)是指一切自然资源,包括耕地、矿产、森林、水和未改良的土地。劳动(lanor)由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资源。资本(capital)是指生产出来的工具,并用于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它是人们从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某些人

8、所具有的组织土地、劳动以与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商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以与开展新的商业模式的特殊才能。比尔盖茨就是一个企业家,他的微软公司是专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这些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案例1北冰洋沿岸的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丹麦和挪威纷纷向北冰洋进军,这五国要干什么?北冰洋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可能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随着全球变暖进程加剧,北冰洋冰层融化,使开发北冰洋洋底的自然资源变为可能。他们在争夺资源。因为这

9、些资源是稀缺的。案例2:天价车牌2006年7月28日,一为“浙C88888”的“吉祥”车牌,居然拍出了166万元的天价!举办的一场小型客车特殊号牌拍卖会,让世人再次见识到了人的“有钱”。而166万元的车牌,也刷新了国类似拍卖价格的新记录。吉祥车牌被高价拍卖,在国外很流行,在国才不过方兴未艾,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再到目前的最高价166万,完全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吻合 。 与此类似的,还有吉祥的, ,银行卡号,乃至一切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符号,如号,驾证号等等;既然有人竞相甘愿出钱高价钱,购买这些,就说明这些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高价值,而且市场广大。对待这种公共性稀缺资源,合理的也是世界上普遍采

10、纳的方式,就是公开拍卖。这即符合“稀缺资源,出价高者得之”的经济理念,又杜绝了权力攫取的通道,避免优质稀缺资源被白白挤占、使用。稀缺是经济研究的本源,如果资源要多少有多少,就不需要经济学。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3、资源运用中的选择性所谓选择是指资源的配置,即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学生大学毕业要权衡一下,找工作还是升本?劳动者领到了工资奖金要筹划一下,多少用于日常开销,多少用于储蓄?企业经常要决定是否应该生产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这些其实都是选择的问题。因为稀缺迫使人类做出选择,因

11、此,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4、 机会成本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稀缺迫使人们做出选择,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选择就有放弃,有所得就一定有所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案例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援引他们的学费支出。如果你上了六个学期,每学期的学费为5000元,那你的学费总共就是30000元。但是这30000美元并不是你上大学的全部成本,因为如果你不当学生,你可能会找到一份工作并赚取收入。如果你找到一份全职工作并且每年能够赚到24000元,很显然,这24000元是由于你选择上大学而放弃了,这些都是你上大学

12、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把既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所放弃的其它可能用途中获得的最大收益。课堂讨论: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小巨人”明没有上大学而是同美国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 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到NBA打球。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 000万美元之上。 如果明选择上大学,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 000万美元。这就是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所以明是最聪明的,他没有让机会白白遛走,他抓住了机遇。虽然明有时候也感叹:“我现在也就是一个蓝领,天天干的都是力气活!”虽然他也想上大学,但是它可能会说他“上不起大学”。 这并不是说他付不起学费,而是指他不愿意放弃上大学所能赚到的高额收

13、入。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家会这样理解:由于个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达到了足够高的程度,以至于上大学反而得不偿失。4、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的组合。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大豆和小麦,可以生产出的产量有下面A、B、C、D、E五种组合,如表1-1所示。表1-1 生产可能性可能性ABCDE产品小麦(亿斤)038526065产品大豆(亿斤)403020100表1-1显示,若该社会只种植大豆,收成将为40亿斤,但是它减少大豆的生产至30亿斤,那他同时还能获得38亿斤的小麦。因此,获得38

14、亿斤小麦的机会成本即减少的10亿斤大豆供给。换言之,增加10亿斤大豆的机会成本即38亿斤小麦。如果将小麦和大豆A、B、C、D、E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即AE曲线,如图1-1所示。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明在现有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下,社会能够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的产出组合,所以,这样的曲线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E6560 65 65655238302010C403020现有资源不可能达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BAD100小麦大豆图1-1生产可能性曲线E机会成本原理的应用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经济增加值”挂钩_国资委2010年1月22日公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第三任期开始,

15、对所有央企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它不仅剔除了债务成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还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消除了在传统会计利润下企业认为“股东资本免费”的弊端。经济增加值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条件下,大多数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许多公司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比如一家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为300 万元,表面上看是这家公司是盈利的,但是它投入的资本是4000 万元,那么还有400 万元的资本成本需要支出(即4000万元若存银行应得的利息),这样一来它的经济增加值就成了-100 万元。也就是说,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有利润。也就是说,企业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对债务资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核算利息,而是要对全部经营性资本的使用按各自所属企业类别计算资本成本。其目的是引导企业为降低资本成本(将相应增加经济增加值)而节约资本使用,并且对投资项目同样计算全部资本成本,以期达到提高投资门槛、提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