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59636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理解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2.会使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方法;2、 在探索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情感与态度目标:1、 通过图形的变化,渗透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观点;2、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的

2、性质;2、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及灵活使用。(原因分析:平行四边形虽然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平面图形,但要求学生的理解不但仅停留在对具体物体的理解,上升到对抽象的图形形状的理解.同时,增强对抽象图形特征的掌握;在关键环节中,应让学生知道:如何得到两个平行四边形、如何比较两个平行四边形等,而结论的得出则由学生完成。学生从动手操作探索过程中,容易感到混淆、迷惑,由此产生难点。解决办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讨论,从而降低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动

3、手、观察、分析、总结的水平。教学手段:学习卷和选用适当的多媒体。(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一、做一做1、在所给方格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把四个顶点标上字母A、B、C、D;二、试一试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可记做 3、平行四边形是 图形。(填“轴对称”或“中心对称”)1、复习旧知识,协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为学生学好新知识作铺垫。2、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使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索、发现新知识。探索特征三、观察你所画的平行四边形ABCD并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一:量出 ABCD各边长度,各角度数,。并猜想它们之间的关系。相等的线段有: =

4、 , = ,相等的角有: = ,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既独自探索又互相合作的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实验二:连接AC,BD,AC、BD相交于点O,量出AO、CO、BO、DO的长度,你发现: = , = ,(3)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边的性质: 角的性质: 对角线的性质: 学会在实践中思考、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性质基本使用四、练习一(A组)1、如图,在 ABCD中,AB=5,AD=4,A=50,B=130,则DC= ,AD= C= ,D= 。2、在 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形中相等的线段。 解: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注重基础

5、,能直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几个基本特征解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与使用基本知识,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例题讲解五、例1:如图,在ABCD中,已知A=46,AB=9,周长等于28。(1)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2)求其余三条边的长。解:(1)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B,C=A=46(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ADBC 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80-A =180-46=134 D=B=134 由此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性质:邻角互补。 (2)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9, AB+BC+CD+DA=28 CD=9, B

6、C=AD=5待学生思考并有书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强调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和书写的规范性;第1问让学生填空,回忆数学说理的格式,第2问让学生自己书写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巩固练习六、练习2(A组)1、如图,在 ABCD中,已知B40,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 解:在 ABCD中,B40 =B40(平行四边形对角 )AD (平行四边形 )A=180 (两直线平行, ) =180 = =A= (平行四边形 ) 答:其他各个内角分别为 、 、 和 。1、在例题的基础上设置相类似的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A组题的解题当中去,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如右图

7、,已知在 ABCD中,A=120,求其余各内角的度数。答:B= ,C= ,D= 。巩固练习3、如右图,已知在 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长。答: ABCD的周长为 。4、如图,在 ABCD中,已知AD=10,周长等于36,求其余三条边的长。解:在 ABCD中, AB= ,AD= (平行四边形 ) AB=10, ABCD的周长是36, AB =36 10+ =36 解得 CD= AD=CD= 答:其余三条边的长分别为 、 和 。2、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熟练度。提高练习七、提高练习(B组)1、如图:已知AB=5,AD=8,AC=12,BD=6,则AO=

8、= ,BO= = ,AOB的周长= 2、如图,在 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为20,AB=8,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解:AOB的周长为20(已知) AB=20,AB=8 AOBO=20 =20 = 在 ABCD中, AO = ,BO=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ACBD = AO = 2 2 =2( ) = 答:对角线AC和BD的和是 。3、如图,在 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BO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1、在A组掌握的基础上增加B组题,适当的增加灵活性,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2、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收获。促进分层教学的堂上实施。课堂小结1、 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和邻角)、对角线的基本性质;2、 解平行四边形时的识图、用图方法。及时反馈,多给学生以鼓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注重总结方法和几何思维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