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59508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12题。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解析:第1题,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气温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第2题,水汽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对流层。答案:1.D2.A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回答34题。 3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

2、辐射的散射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4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A气温日较差小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解析:第3题,大气中的蓝色光,波长短,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第4题,晴朗的天气,气温日较差大,大气保温效应较弱,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答案:3.A4.B读图甲、图乙,回答56题。5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 B12 C10 D8 6图乙中能说明上题实验结果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3、A BC D解析:该实验演示大气的温室效应,玻璃瓶的温室效应明显,气温比外边偏高,因此玻璃瓶内的温度计读数比外面的略高一些。答案:5.B6.D读下图,回答78题。7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高,降水多C气温低,降水少 D气温低,降水多8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与郊区相比,降水更多,气温更高。 第8题,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故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城市上空产生的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答

4、案:7.B8.D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右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右图和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1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解析:第9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10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

5、的长波辐射。答案:9.C10.C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图,回答1112题。11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AA1和B1 BA2和B1CB1和C2 DA2和C212材料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为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4%。以下国家林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是()A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B加拿大、法国等亚寒带国家C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D美国、日本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解析:第11题,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2)的能力增强;同时,大气逆辐射(B1)增强。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森林破坏越严重的国家,其林业的CO2排放量越大,巴西、印度尼西亚等

6、热带的发展中国家的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答案:11.C12.C 二、综合题13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B_,C_。(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4)图乙,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

7、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第(3)题,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第(4)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C(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14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

8、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原因是_;口感较好的是_,原因是_。(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B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A处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