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595062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金娥第二组名人故事打印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组 名人故事集体备课教师:孙晓莉 刘静 赵晶 殷国琼 张琳 刘金娥教案编写教师:刘金娥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灰雀和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和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的突出本族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

2、”“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学情分析:1、教学中应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2、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课文题目的理解,课文脉络的梳理、人物语言和人物心理的揣摩,通过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等形式,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

3、上,让他们自己建构新知识。 5、灰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一、板书课题1、板书课题; 2、齐读。你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引

4、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 、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

5、孩矛盾的心理。、再读,讨论:(1)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2)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七、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讨论: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三、自由读全文。 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四、指导分角色朗

6、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六、处理课后练习题七、拓展练习: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7、。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学生之间交流收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老师小结:二、初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自然段。 、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

8、生朗读生词所在的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交流识记方法:四、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巩固词语:、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读文想问题: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画句找答案:

9、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

10、华感情 、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

11、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字词: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内容: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四、指导写字

1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2)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3)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李四光跑去问老师。(1)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2)同桌演一演对话。(3)指名演一演。、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1)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2)说话练习: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

13、说不清。 (1)师生演演这次对话。(2)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他会怎么想?三、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总结升华 、课外积累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8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如何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时间:课时。一、谈话导入、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

14、课题)。二、初读感知、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讨论疏解:(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小宋庆龄的品质。三、分角色朗读、交代任务:、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小结。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