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25949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说课稿板MicrosoftWord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拿来主义。一、说教材(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在新课程中仅存的一条命。所以提到他的地位,我觉得它是现在高中生窥见鲁迅杂文的最后一眼。从另一方面讲,拿来主义是新课程中唯一的典型的议论文,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在文中都有体现。(二) 教学目标及确定根据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3、 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4、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

2、谐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5、 理解主题,探讨“拿来主义”在当代的文化意义。(三)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2、 学习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二、说学法(一) 分析学情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是多有学习,但是对于杂文,确实第一次。尤其在现在淡化文体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至少没有形成议论文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一方面教授本课的基础上,交代夯实议论文相应的知识。(二) 学法及确定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1)教法:提问式教法、小组讨论法、诱

3、导研读法、(2)学法:课前预习法、课堂探讨法、课后练习法此外,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法编者提出: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挈领法”教学四、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包括: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论证的内在逻辑性。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设置导语如下:随着我国开放的

4、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即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也就是说教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故我决定从如下三步着手:第一步:从“果”入手,切

5、中要害问题:1.文题“拿来主义”的内容是什么?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第1题的设置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抓住要点,同时为第2题的提出做铺垫;第2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识台阶。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问题分为三阶梯度,每梯度的问题即为一个高度的台阶,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一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是“闭关主义”?2.什么是“送去主义”?作者依次摆了哪些事情来说明的?3.如何理解这两句话:A但终“不知后事如何”;B也可以算显得的一点进步了

6、。第二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1.“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区别和联系?2.作者是怎样批驳“送去主义”的?3.“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含义各是什么?第三梯度:可设置这样两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批驳“送去主义”?有几点原因?2.作者对“ 送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至此第一步的第3题的答案就圆满了。设置三个梯度习题的根据,主要是针对学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适合全体学生、第二梯度适合多数学生我们时刻要以课本为蓝本,重在培养素质,以上习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步:课堂训练、巩固成果出示微机图片(一)(说明:如此设计训练题的原因在第二课时中,我将详细阐述,这里

7、不赘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者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旨的原则。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第八、九自然段可分别各设置这样两个问题: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

8、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3.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4.“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问题设置原因: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问题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

9、黑一团”。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第四步: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设置了不同层次的训练题。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训练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巩固练习,而应是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教师连贯、准确、富有逻辑论证性的讲述本身就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讨论题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课堂上知识进行形成性训练,及时巩固教学成果。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训练题。出示微机图片(二)第

10、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题目。第一道题目面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稍差的学生,通过训练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喻论证方法。这是知识的内化、熟化过程。第二梯度:设计辨析型题目。第二道题目面向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1使学生深入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训练2使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辨析能力。这是知识同化过程。第三梯度:设计思考性、创造性题目。第三道题目有一定难度,面向程度较高同学,同时使其他人得到启迪。通过训练1进一步完成知识迁移、培养程度较高同学的应用能力,训练2进一步培养其他同学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3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这是知识的强化、优化过程。第

11、五步:回到课本中,学生讨论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训练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课外训练题我校是首批办好的重点校,现在招收的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分层次作业。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按下列观点,写出论证提纲。第一层次:在上述观点中可选其一。第二层次:今天我们一方面要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步子迈大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在上述教学中,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由于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积极性,又以训练为主线,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A.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C.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论据(1)滴水穿石 (2)铁杵磨成针观点:1.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2.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4.学生往往越过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