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58123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考试题目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外汇储备少了,缺乏调节国际收支的力量;外汇储备多了,则意味着自己的财富被别人占用。你认为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并有可能持续地保持之?(1)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和市场总供求的重要手段,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主要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能增加对货币均衡的压力。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是不合算的。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值而在短期内蒙受巨大损失。(2)适度外汇储备水平。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外信誉和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能力、外债的还本付息以及国家通过调整国内外经济和

2、外汇管理来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程度等因素。对外汇储备的管理:要考虑资金安全;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即保证储备资产能够灵活兑现,以备随时运用;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应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稳定成长的证券上,以获取收益3. 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你对推进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如何理解的?答:(1)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导致信贷配给制。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黑市盛行。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

3、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国所采用。从加入WTO 的角度看。中国加入WTO 后,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助推器,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众望所归。4. 从理论上说,利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有哪些论点?答:(1)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的决定取决于以下

4、因素: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2)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 (2)利率的决定理论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论、实际利率理论、货币供求论、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 利率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揭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利润率和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实际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货币供求论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

5、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5. 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答:货币制度是与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政策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在20 世纪的后十年,货币制度对主权的挑战却沿着以下三个趋向而迅速强化:(1)欧洲货币制度的建立。欧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边界的货币,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2)货币局制

6、度。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与其外汇储备挂钩的货币制度。(3)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流通,放弃铸币税和发行银行在本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时进行最后救助的可能。但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给这一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欧元,货币局制度,美元化等说明货币制度有可能独立于国家主权,即国家主权对货币制度的有效控制不是必须的。6. 比较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上金融中介的异同,试分析这两种金融中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答: (1)由于融资方式的不同,两个领域内的金融机构有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在资金运动中的地位不同。承担风险不同。职能不同。资金运用利润分配不同。(2)长期以来,间

7、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间接融资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承担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本。近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猛,为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缓解了直接融资市场的压力。论述:1. 金融自由化浪潮不仅席卷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并且也扩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其背景及必然性应如何理解?答:(1)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深化进程中出现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管理体制矛盾与冲突,其本质是市场深化进程中的金融重构。(2)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是在金融压抑普遍存在,经济水平落后,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综上,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对于解除束缚其发展障碍的要求。无

8、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体制中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经济效率。因此,金融自由化的发生是必然的。只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的程度和产生根源不同,金融自由化的表现和效果也不相同。2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自的利弊是什么?汇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答:(1)固定汇率制的利弊: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固定汇率制的缺点:第一,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第二,固定汇率制有牺牲内部平衡之虞。第三,易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 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第一,汇率能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9、第二,只要国际收支失衡不是特别严重,不会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的实现。第三,减少了对储备的需要,并使逆差国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流失。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缺点:第一,是汇率频繁与剧烈地波动,使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难以核算成本和利润,并使他们面临外汇风险损失,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是为外汇投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这必然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2)汇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实现完全的浮动汇率。由于汇率对一国经济和政治的重要作用,政府对于汇率通常是或多或少会加以适度调节,不进行任何有目的的干预是少见的。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完全的浮动汇率是不存在的。3. 应该怎

10、样看待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判断会对政府的决策和公众的政策建议产生怎样的影响?答:(1)a.“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其含义是: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b.“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其含义是: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的操作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就是说,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说明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