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56990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滨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篇 概述2第二篇 施工组织机构和资源配备11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篇 施工技术方案17第二篇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解决方案 52第三篇 质量保证体系57第四篇 工期保证措施60第五篇 工程质量体系及保证措施64第六篇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74海滨大道徐圩新区段第一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篇 概 述一、工程总体概况:(一) 工程位置海滨大道是连云港市沿海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旅游观光大道。本项目为海滨大道徐圩新区段,北起跨海大桥南桥头,南至横二路,路线全长21.405公里。本标段起于小丁港闸北,终点至刘圩港闸北,桩号范围为K0+720K4+000,路线长度3.28公里

2、。 (二)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速度:60km/h3)、桥涵荷载标准:城A级;4)、车行道数及车道宽度:双向六车道,标准路段3.5m,路缘带宽度0.5m。5)、路拱横坡:机动车道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度2%,非机动车道2%。6)、BRT停靠站: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52m,两端渐变段为55m,站台宽度为3m。7)、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0g。(三) 编制依据(1)、合同文件 (2)、连云港市海滨大道徐圩新区段(跨海大桥南桥头刘圩港河北桥头)工程施工招标文件;(3)、连云港市海滨大道徐圩新区段(跨海大桥南桥头刘圩港河北桥头)工程施工图设计

3、;(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6)、 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施工工艺标准。(四)地形地貌项目位于黄海海湾,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境内海岸线,海堤内、外侧为盐场水产养殖区,水位受潮汐影响,涨潮时海水浸入,漫滩行水,落潮后成烂淤滩地,坝底地面高程大多2.03.5m。现有海堤顶面高程大多6.07.0m。场地地貌分区隶属滨海平原区海湾堆积低平原,地貌类型属海积平原堆积地貌。 (五)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为三块板城市主干道,其中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人行和非机动观海道,断面宽度(34.5+a) m,横断面形式为:机动车道233.5m、中分

4、带0.5m、路缘带20.5m、侧分带0.5+a(右)/2.5m(左),人非车道(观海道)24.5m,行车道横坡2%,人非车道(观海道)横坡2%。(六)一般路基填筑方案1.一般路基复合地基处理后,用碎石土分层夯填,碎石土顶面距离路床顶面不小于80cm,路床分层填筑60cm碎石土和20cm级配碎石,碎石土施工质量采用施工工艺参数和压实沉降差双控。老海堤部分路段建有碉堡,施工时应注意避让。2.新老路基拼接新老路基拼接前,先拆除需要拼宽侧的老海堤路基边坡防护,清除地表及边坡耕植土或松散土,地表平均厚度按15cm计,边坡平均厚度按30cm计,自下而上逐级开挖台阶,每级的台阶宽200cm,高度不小于100

5、cm,最后一级台阶高度50cm。台阶开挖后及时进行拼接路基填筑施工。老海堤沥青路面右侧为填土平台,拼宽后为机动车道需下挖至路床顶标高以下1.5m。老海堤顶宽800cm的路段,超出老路路面部分沿老路边缘往下挖至路床顶面以下150cm。其上填筑70cm碎石土后填筑路床。为了填高拼接路基的整体性,为了提高拼接路基的整体性,协调拼接路基的变形,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路基底部起每3级台阶铺设一层4m宽钢塑土工格栅,且保证在老海堤顶铺设铺设一层。3.桥涵台背后涵洞台背、桥梁台后15m范围内路基填筑采用小粒径碎石土填筑,且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有利于整平碾压。施工质量采用施工工艺参数和压实沉降差双控。4.

6、沿、压河塘路基在河塘清淤前,先进行围堰施工,然后进行抽水(抽水时要严格控制抽水速率),待晾晒后达到施工机械所需强度后施工平台和安全平台,之后进行复合地基施工。施工平台及安全平台的掺灰剂量设计按3%计列,现场实际掺灰量由设计代表确认。(七)特殊路基设计方案本项目中老海堤本身未进行深基础处理,海堤达标过程中老海堤顶层采用了碎石土填筑,地勘成果碎石土层揭示0.82.5m,项目实施对老海堤堤身加固难度较大。针对本项目的软土性质、建设条件,并结合本项目的施工工期短的特点,特制定了特殊路基处理方案如下:靠河侧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复合地基处理,老海堤沥青路面向外100cm作为桩位布置基准线,由里向外横向处理至

7、新路基坡脚外2m,其中慢行车道左侧边线向外(B区)采用双搅粉喷桩,桩间距采用1.4m,最外侧五排桩(C区)的桩间距进行加密,桩间距1.2m,桩长以穿透软土0.5m控制,其他范围(A区)采用单搅粉喷桩,桩间距1.5m,桩径50cm。布桩方案见下图,安全平台的宽度为15m。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图(八)路面结构设计1.机动车道路面行车道面层:4cm 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2.慢行系统上面层:4cm AC-13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3.被交道主干道面层:4cm 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

8、 底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4.被交道次干道面层:4cm 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15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5.老海堤路面加铺a.48cmh68cm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40cm水泥稳定碎石 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基层,以30cm计b.68cmh 88cm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4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基层,以30cm计 c.88cmh 108cm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

9、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2040cm级配碎石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基层,以30cm计d.128cmh 168cm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沥青下封层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2080cm碎石土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基层,以30cm计6.桥面铺装路面结构上面层:4cm SMA-13 下面层:6cm Sup-20 在分期实施路段与桥头一次实施路段之间设置35m过度段,其高差用面层材料进行调平。(九)桥梁工程1、桥位概况 路线于K0+806.14处跨越小丁港河,交叉角度900,桥梁位于R=1000m左偏曲线

10、上,桥梁角度900。2、小丁港闸概况小丁2005年,水闸设计功能都为挡潮及排水。港闸采用涵洞式结构形式,洞身单孔净宽5米,洞身底板高程-1.23米,洞顶高程3.27米,动身长26米。涵洞上游消力池均为0.5米深,下游消力池1米、长20米。上下游消力池及第一节翼墙均采用“U”型槽结构,二、三节翼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结构,洞身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上下游消力池及翼墙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基础。上下游第二节翼墙采用砂垫层基础。洞身临海测均设平面钢闸门,配卷扬式启闭机。3、桥跨方案由于老闸荷载等级不满足城-A级要求,且老闸目前仍具有防潮功能,改造方案对老闸影响较大,本次考虑采用新建桥梁方案,仅对左

11、侧慢形系统利用原老闸闸顶道理,行车道及右侧慢行系统从新建桥梁通行。根据收集到的老闸桩基施工图及现场测量放样,老闸埋设有直径80cm的灌注桩。由于老海堤距离复堆河较近,离线若避开老闸灌注桩,路线需要偏离老海堤35m,对复堆河过水断面影响较大,故本次实施时仅考虑路线适当偏离老海堤,避开老闸上部结构。根据水利部门要求,为保证老闸翼墙安全,建议桥梁基桩与老闸翼墙保持4m间距,而老翼墙现有间距14m,故桥梁采用25米跨径跨越老闸现有闸身。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25米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面连续,桥梁全长81.4米,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桥墩设置5个立柱,立柱直接接桩基,桩间距避开老闸基桩特殊设计板凳台、钻孔

12、灌注桩基础,基桩孔径分别为1.5米、1.2米。(十)路基防护路基防护设计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本项目路基防护设计主要以经济适用,美观大方,方便施工,美化景观为主要原则,按照生态防护设计和防护排水综合设计的理念,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自然环境。 设计方案见下:(1)一般路段一般路堤路段采用两级放坡,采用培土喷播植草的方案。(2)河塘路段小的鱼塘沟河清淤后回填,视为一般路基,不进行特殊防护,较大河塘路段,清淤排水后,在设计水位高度加50cm安全高度的边坡范围内,采用30cm的M7.5浆砌片石满铺防护,下部设M7.5浆砌片石型基础。以上部分的防

13、护采用同一般路段相同的防护形式。(3)桥头路段路基防护对于桥梁台后填筑15m范围内的路堤边坡采用预制砼空心六角块+植草防护,跨路桥梁桥头锥坡、溜坡、通道锥坡等采用预制砼空心六角块+植草防护。跨河桥梁受水浸淹的桥头锥坡、溜坡、涵洞锥坡采用预制砼实心六角块防护,工程量计入桥涵工程。(4)侧分带加宽路段侧分带加宽路段,行车道与观海道之间的范围内,在保证排水顺畅的同时,宜结合景观设计,适当放缓路堤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十一)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包括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和两侧分隔带排水,通过漫流、桥涵等排水构造物将降入路基范围内的雨水排入天然河沟,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

14、农用的原有排灌系统。本标段路面排水一般路段以漫流排水为主,迎海侧向海中漫流,侧分带设置排水槽口,作为横向路面雨水的漫流通道;背海侧向河中漫流,在机动车道和慢行系统之间的一级坡上设置急流槽。局部路段机动车道和慢行系统间的间距较大,行车绿化带,两侧路面雨水向绿化带中漫流,绿化带带内设置暗埋式边沟并间隔设置集水井,通过暗埋式边沟将水引出。两侧分隔带排水采用封闭式,在侧分带底部涂一层沥青,然后再铺设一层防渗土工布,防止渗水进入路基范围。(十二) 主要工程数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规模备注一起、终桩号K0+720-K4+000二路线长度km3.28三新征用地亩221.34四土石方总量1000m3693.1缺方五特殊路基处理1双搅粉喷桩延米4713662单搅粉喷桩延米7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