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54963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关于“送新发展理念”的辅导报告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吴璀平(2017年8月24日)同志们: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命脉、本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见效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8月9日,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李锦斌书记提出,要以“四送一服”为重点推进双千工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开展“四送一服”,第一个要送的,就是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有

2、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指导企业改革创新,大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员工,才能把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讲深讲透,有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今天,重点与同志们交流报告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一、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这部分,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新发展理念是把握新趋势新机遇、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

3、念问题,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发展形势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复苏低迷中。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清醒洞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可以归纳为“四个三”:一是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二是经济增长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

4、转换“三大特点”;三是经济运行表现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大失衡”;四是我国已经进入矛盾风险凸显期,如果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等传导渗透、叠加共振,我国发展可能掉入“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三大陷阱”。基于对宏观形势的战略定力和冷静观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方法论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经济建

5、设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一”:从政治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遵循;从理论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升华;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6、,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归纳为“七个把”:一是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协调实施五大政策;二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一体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三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分“三步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四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五是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开放总抓手,协调推进“三大战略”;六是

7、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七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等等。在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引、有效的政策框架指导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实现了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平稳转换,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和深层次矛盾的金钥匙,其引领作用逐步深入,巨大能量加速释放,真理力量日益彰显。第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总抓手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指导,明确要求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8、,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五大发展上来。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奋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里有几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制定贯彻举措。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安排方案和意见,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符合的坚决贯彻、切实坚持,不符合的坚决纠正、彻底摒弃。二是组织学习考察。去年10月份,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主题,由锦斌书记亲自带队,组织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全面学习和感受发达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思想观念

9、、体制机制、发展方式上全面审视、自觉对标,找准短板和不足。三是确定奋斗目标。去年11月份,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鲜明主题,提出了“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基本路径。四是实施行动计划。去年11月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研究制定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了5个具体目标、34项重点任务、36个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总抓手,构成了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顶层设计。新发展理念既属于观念范畴,也属于实践范畴。为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实施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调

10、度,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构建形成“三大调度机制”:一是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机制。成立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锦斌书记和国英省长任组长,每项行动计划都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由一个省领导领衔、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全面抓好统筹协调、战略谋划和督促落实。去年以来,省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对省、市两级层面进行工作指导调度。二是视频交流会议调度机制。锦斌书记指出,县一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单元,没有县域五大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就没有全省五大发展的整体性进步。省里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视频交流调度会,对县域实施

11、五大发展行动进行调度和部署,目前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从省一级一直开到乡镇一级,参会人员近万人,每次选择15个左右县(市)交流发言并同步播放主体视频,让县里展示发展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亮一亮各自的“一招鲜”“杀手锏”,形成各县(市)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重大项目推进调度机制。项目是发展的载体。省里建立了推进五大发展的重点项目库,6月底召开了全省调结构补短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对启动重大引领性项目、落实重大支撑性项目、谋划重大长远性项目作出部署安排,为全省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全省五大发展的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12、,工作机制稳定运行,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二、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新发展理念具有宏观指导性,也具有微观引领性。我们送新发展理念,首在阐释新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贵在传授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的方式方法,重在抓实新发展理念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以此引导企业树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这里我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谈8个方面问题。(一)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锦斌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推动创新发展上经历了“五个大的跳跃”,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3年

13、我省列入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省;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2016年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又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全省上下形成了重创新、谋创新、抓创新的浓厚氛围。我们用三句话来形容安徽的创新发展态势: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体现安徽时代发展的鲜明特色。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增幅居全国第1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我省这些年在创新发展上的不懈追求,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成果,其中最抢眼的是今年1月10日获批建设合肥综合

14、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家。省里是这样评价这件工作的,合肥科学中心建设成功获批,是我们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合肥代表国家站上了世界创新竞争的大舞台。围绕科学中心建设,省里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几项工作,包括高强度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这个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快谋划建设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先进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目的都是要把合肥打造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重要策源地。建设合肥科学

15、中心,不仅要使我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也要成为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生产力,成效最终要体现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所以去年省里启动实施了“三重一创”建设,作为联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全省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首批7个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都在紧锣密鼓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月底前首款车上市。我们在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传统产业仍然是我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实践充分证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不存在截然

16、的鸿沟,有些传统制造业通过高端化改造或兼并重组也能升级为战略性产业。这两年,我们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规模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去年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363.2亿元、居全国第4位,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技改投资6600亿元。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最终要落到企业创新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也影响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进程。抓好企业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要。一是产学研合作。这些年,我省搭建了不少新型研发,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在全国处于先进位次,但成果转化率总体偏低,“纸变钱”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既有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也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让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