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54775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呼和浩特市初三统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吐图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不上交,只交答题纸。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内蒙古馆是世博会里一颗璀璨( )( )的明珠。它的主体外形采用敞开式布局,草原、沙漠、蒙古包与环幕上的白云、fn( )星连成一个自然空间,再由哈达飘y( )环绕,仿佛让人看到了城市中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现代的城市。【答案】 cu cn 繁 逸【解析】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读音与书

2、写并注意多音字的理解和运用。2.一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日前,公安部召开紧急视频会议,下发紧急通知, 全国公安机关坚决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浙江省出台的房产实施意见提出,要严格 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读了傅雷家书后,我们不禁为傅雷 的教子精神而深深地感动。A.部署 抵制 苦口婆心 B.布置 限制 苦口婆心C.布置 抵制 苦心孤诣 D.部署 限制 苦心孤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汇的理解、辨析及运用。“部署和布置”二者都与安排有关事情有关。“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

3、安排配置,如“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如“布置工作”,“布置任务”。故中应该用部署;“抵制”的意思是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限制”的意思是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故中应用“限制”“苦口婆心”中 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苦心孤诣”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故中应选“苦口婆心”。3.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 , 。 , 。它们是

4、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分立地伸向天空。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并结合整句话句子对分句进行顺序的排列。细读四个分句,根据这几句话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列,句中是“如果” 句中是“但”从关联词的逻辑顺序可以得出应该紧挨着并且在前面,那么可以排除D项。再读题干中的句子,发现最后一句话“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是说明这些树是在受过伤之后依然在生长,而中“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正是

5、与之对应,所以应该紧挨着最后一句话,有排除法可以选出B项。4.修改下面病句。(2分)(1)为了防止甲流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2)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答案】(1)将防止改为使或着把不再去掉 (2)把“问题的情景”改为“问题和情景”。【解析】(1)“防止”与不在“矛盾”,所以要么去掉“不再”,要么把“防止”改为“使”(2)前面“纠正并指出”后面确是“问题的情景”。前后表达不一致,应改为“问题和情景”。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3)生,亦我所

6、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4)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仲淹渔家傲)【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4)带月荷锄归(5)又恐琼楼玉宇(6)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解析】考车学生对名句的积累和背诵。二、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6.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

7、国茶文化”的特点。(3分)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术了解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8、。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答: 【答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要根据材料并且在抓住材料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概括。材料一中首先说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以及后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是在说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后面又说“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说明了他内涵比较丰富。材料二中,“古老的中国茶

9、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及后面“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可以总结出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2)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3分)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退休老人:你

10、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原因一_ 原因二_ 原因三_【答案】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解析】通过对“茶楼老板”“年轻白领”“退休老人”的采访记录的总结即可得出答案。(3)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只填序号)(2分)从来佳茗似佳人 日高人渴漫思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_ 下联:_【答案】【解析】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

11、,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三、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12、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惟吾德馨 往来无白丁陶后鲜有闻【答案】高尚 美好 是不识字的人 少【解析】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8.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何陋之有 D.缀耕之垄上【答案】B【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A项:是结构助词,译为“的”B项: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C项:是“何陋之有”是由宾语“何陋”前置,而构成的述宾短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这里是动词,可以解释为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1)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2)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解析】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一部分诗词的翻译以及虚词“之”在这里无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